5月8日,在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国科大杭高院双浦校区的建设工地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揭牌仪式在此隆重举行。杭州市西湖区总工会、双浦镇、项目参建单位负责人及100余位一线工人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在党建引领下的产业工人“自治社区”正式诞生。
产业工人“自治社区”的成立,是项目以创建省级“红色工地”为目标,打造“红色领航·百年校区”项目品牌的重要实践。项目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统筹协调作用,与工程建设深度融合,推动工人自治,探索工地治理新模式。
革新管理,构筑温暖家园。作为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国科大杭高院双浦校区项目总投资51亿元、建筑面积达55.47万平方米,有11个参建单位,建设高峰期有逾3000名建设者同时作业。如此大规模的建设任务和集中的工人群体,传统管理模式难以满足需求,如何让工地不仅是高效建设的场所,更成为工友们的“温馨家园”?
在国家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大背景下,之江城投集团与各参建单位积极探索创新产业工人管理模式。项目管理层意识到唯有打破传统管理壁垒,让工人成为治理主体,才能真正激发内生动力。正如参建单位代表黄强所说:“我们要携手共建一个‘有温度、有归属、有成长’的新型产业工人社区,让每一位建设者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这一理念的提出,既是响应国家号召的主动作为,也是深化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
多元自治,勾勒社区温情。在这里,以“党建引领、多方协同、自我管理、安全为本”为原则搭建的自治管理体系,让施工安全、质量管控、权益保障与文化建设相辅相成。
项目管理现场高标准打造了室外活动场地、便民服务中心等系列空间,为工友们打造“10分钟便民生活圈”。走进现场,工棚住宅区井然有序;快递驿站方便整齐、配送神速;理发室里工人们精神抖擞……专属的便民服务中心传来阵阵笑语,这里不仅涵盖了警务室、医务室、快递驿站、理发室、调解室与法律咨询窗口等设施,还有工人夜校、职工书屋、周末影院等场所,丰富工友精神生活。
同时,项目还以“六个领航”为抓手统筹建设工作,通过建立“一月一会”机制和信息共享制度提升管理效能,开展立功竞赛、设立先锋岗激发建设干劲,推广“两校两课”学习模式及组建技术创新队强化技术攻关,推进“五送”志愿服务并构建“社区化”管理模式优化服务保障,为高品质校区建设筑牢发展根基。
从晨光初现到华灯初上,“自治社区”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将施工空间转化为温暖家园,让每位居民都能在这里书写幸福生活。
双向赋能,谱写创新范式。“自治社区”的成立,给建筑工人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居住环境提升,食堂饭菜可口多样,业余生活丰富起来,通过自治委员会参与管理,他们从“过客”转变为社区主人,责任感、凝聚力与幸福感显著提升。
对参建企业而言,“自治社区”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途径。企业与工友共建共治,能及时了解需求、解决问题,降低管理成本。积分激励、技能培训等措施也能激发工友的创造力,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增强企业凝聚力。
国科大杭高院双浦校区项目的“自治社区”模式,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杭高院样板”。它通过党建引领、多方协同、工人自治,推动工地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管控型”向“服务型”转变,为建筑行业治理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