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万丰”刘利斌:车间的“问题终结者”,普通技工到全国劳模

2025-05-09 15:08

来源:

4月28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万丰集团90后工程师刘利斌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过去13年来,刘利斌凭借着一股爱钻研、敢创新的劲头,从一名普通技工成长为全国劳模。刘利斌的同事们对此并不意外,“这份荣誉对他来说实至名归”。

5月8日,记者走进位于新昌县沃洲镇的万丰智慧工厂,听大家讲述刘利斌的成长故事。

练成硬功夫

他的眼睛就像一把尺子

5月8日下午,刘利斌照例来到智慧工厂金工车间检查工作,一眼就发现了生产线上一个有瑕疵的产品,他交代工人进行处理。

“我们发现不了的细小的问题,刘工一眼就能看出来。”刘利斌的同事石彬辉告诉记者,集团旗下的浙江万丰摩轮有限公司一共有3000多个型号的轮毂,刘利斌能认出并分辨出其中2000多种。

在同事们看来,刘利斌的眼睛就像一把尺子。而这种硬功夫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

2012年,19岁的刘利斌怀揣着大市聚职业中学(现为新昌技师学院)数控高级工班的毕业证,满怀憧憬地走进万丰集团的金工车间,成为一名普通操作工。工作很简单,就是时刻盯着机器,保证它们的正常运转。

很快,和刘利斌一同进公司的两个同学离职了,他们觉得工作太辛苦了。刘利斌坦言当时他也曾萌生过离职的想法,他觉得简单重复的工作缺乏挑战性,看不到成长的空间。

当时的车间主任黄元林、主管工程师丁配东看出了刘利斌的潜质,不仅让他去更有挑战性的调试岗位锻炼,同时鼓励他根据专业知识大胆创新。

“忙起来后,觉得工作变得有挑战性了,再也没想过离职的事情了。”在学校时,刘利斌就是一个爱钻研、爱学习的人,领导和企业的信任给了他用武之地。

一边学习,一边钻研,刘利斌的成长速度惊人,但他却总觉得自己懂得还太少。“现在的科技发展太快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赶得上节奏。”刘利斌通过自学熟练掌握了AutoCAD、MasterCAM、CAXA数控车、UG、图灵视控等软件的操作和应用,还通过自学获得了本科学历。2019年,他取得数控车床技能等级高级技师,并于2020年取得了工程师职称。

刘利斌说,把一件事做好,是最基本的要求;把一件事做出新意,是对这件事的喜爱;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才算得上是痴迷,才会获得更大的成功。“13年来,我所做的无非就是努力将一名普通技术人员的工作做到极致。”他说。

一路成长

他是不知疲倦的创新者

如果说学习是刘利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那么创新则开启了他从普工一路成长为技术“大拿”的蜕变之旅。

在车间里,刘利斌成为擅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那个人。

2012年,刘利斌发现有台设备上只能装9把刀,但实际却需要11把刀才能完成所有工序。以往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多次流转完成所有工序。看出了问题后,刘利斌开始试着去创新,既然无法增加刀位,能否把普通刀片换成两刃刀呢?

很快,刘利斌和同事们发明出了一款专用刀具,彻底解决了在刀位不够的情况,使产品一次装夹加工就可以完成全部工序。不仅减少了工序流转,还提升了产品的形位公差,该发明被评为浙江省先进职业操作法。

此后,刘利斌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创新者,在工艺改进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几乎每年都会完成一到两个创新项目。比如,2013年,开发反车基面法、螺孔位置度提升系统、研制产品动平衡返工工艺、挤压刀,实现了工艺技能的改进;2017年,带领团队改进工艺,将一次合格率提升到95%以上,班产提升3倍以上。

2019年,万丰集团提出了轻量化战略。5年时间,刘利斌带领着团队从产品的设计开发阶段,到模具、砂芯的制作,再到机加工等工序,展开了全方位优化,平均每个轮毂节约铝锭120克,年节约铝锭数百吨。

“以前是我们带着他跑,现在他带着我们往前跑了。”说起刘利斌,同事张帅云十分佩服。1985年出生的张帅云目前是智慧工厂金工车间调度员,他比刘利斌早几年进公司,看着他一路成长。得知这位小老弟获得全国劳模的消息后,他由衷地为他高兴。

带出不少徒弟

依然是车间里最忙的人

深夜11点,刘利斌的手机屏幕亮起。“刘工,如果要缩短时间,这个工序可以怎么调整?”“徒弟”蒋麒麟发来微信求教。刘利斌想了想,隔着屏幕给徒弟“支招”。

这样的场景,在刘利斌的生活中并不是个案。原来,万丰集团智慧工厂有些车间是三班倒,工人们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总会电话求助刘利斌,而他从不推辞,电话解决不了的,他会直奔车间。

2018年,万丰集团成立了“刘利斌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刘利斌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编写了一份现场数控车工培训教程,并以工作室为平台,指导员工学习和提升操作技能。刘利斌还主动承担起了“师徒结对”任务,结对了多名和他当年一样懵懂的一线新人,用心传承技艺。

刘利斌说,进入万丰集团工作后,他曾有幸受到“浙江杰出工匠”吕允刚的教导,吕师傅总是耐心地向他传授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巧,无论是复杂的操作流程,还是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都毫无保留地分享。“在吕师傅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工匠精神,我特别希望把这份精神传承下去。”刘利斌说。

截至目前,工作室培养高级技师6名,58名技师,取得国家专利215项,团队完成12项重大技改,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虽然带出了不少徒弟,但在车间里,刘利斌依然是那个最忙碌的人。石彬辉说,去年,智慧工厂新增加了C生产线后,刘利斌变得更加忙碌了,遇到生产线突发故障时,他总是第一时间协调电气、机械班组联合解决,是大家公认的“问题终结者”。

在说到自己的成长之路时,刘利斌显得异常谦虚,总把团队的力量和企业的人才政策挂在嘴边。他告诉记者,近年来万丰集团通过新员工名师结对、骨干参与项目攻坚、劳模工匠进驻创新工作室等“三级人才孵化”机制,在产业工人培育体系和技能提升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培养省级以上劳模工匠12人次。刘利斌认为自己正是万丰集团人才理念的受益者。

在说到自己未来的发展的时候,刘利斌表示,他将继续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大胆创新、放手创造,提升团队及个人的破局力,努力成为公司转型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一步一个脚印,为公司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俞颖颖 潘晓林 编辑:王春泥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