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沈利红:心境恬淡 笔下雅致

2025-05-09 10:00

来源:

沈利红是绍兴北海小学的语文老师,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近三十年,获得了不少成绩和荣誉。

一位语文老师,却对画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为什么?我是带着这个问题去采访沈老师的。

我们在一间空教室里对谈,四周非常安静,没有学校常有的那种喧闹。沈老师说,学校刚刚开始招生,所以显得有点安静。

《荷》

在对谈开始前,沈老师让我先看她的画。她把一幅装裱好的大画慢慢展开,这幅画有1.2米多长,1米多宽,是由四幅长条组成的,画的是工笔荷花。画面上的荷花,形态不一,但皆婀娜娉婷,风姿绰约,花蕊密密地组成一圈,刻画得极其细腻;蜻蜓款款飞来,有的伫于荷颈,有的欲停未停。底色是淡淡的褐色,花是用淡淡的墨线勾勒,其外围与底色融为一体,似乎隐逸在这片褐色之中了。整幅画给人以恬淡平静的感觉,一种超脱世俗羁绊的意象呼之欲出。

《鹂音猫聆》

《嫩箨芦菔》

沈老师说,画画是她从小的爱好。她出生在越城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绍兴城里人。家里并没有人喜好画画,而她却喜欢,美术课上换来老师的夸奖,这就更增添了她画画的兴趣,也滋生了想当一名老师的朴素职业憧憬。初中毕业后,她考上了嵊县师范。三年的师范学习是全方位的,但美术课她更喜欢。

1997年师范毕业后,沈利红顺利进入市区一所小学任教,心愿是当个美术老师,但领导安排她教语文。她接受这个安排,在语文教学岗位上同样干得很出色,曾获得区优秀班主任、“四有”教师、小学一级教师等荣誉和称号。只是建立家庭,有了孩子后,忙,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现实,没法躲避,只能面对。于是,心头那份对画画的初衷只好藏在心底。她丈夫也是画画的,她就在丈夫泼墨挥毫时看上一阵,以此来寄托自己的兴趣。

《金鱼》

孩子读高中了,家事少了不少,这已经是2018年前后,沈利红也人到中年了。这时,心底的爱好不时地冒出来,呼唤着她拿起画笔,在纸绢上去挥洒,去耕耘,去践行自己的理想,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以及倾诉心灵的感受。

丈夫是画国画的,沈利红也喜欢国画,但她选择工笔花鸟这种有一定难度的中国画。我问她,这是什么原因。她答,具体的也说不上来,反正觉得工笔花鸟画细腻,要求认真,画一幅画要费很多时间,正好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意志。

其实,一个画家选择什么画种,用什么方式方法去表达自己的内心,都取决于自己的兴趣和缘分。沈利红埋首在工笔花鸟画的线条和色彩中,开始她只是临摹,苦于没有老师指导。丈夫虽然也画国画,但他是画写意的,画风粗犷,没法指导妻子。

《争鸣》

沈利红就靠自学和看书来掌握工笔画的技法。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位上海画家告诉她画工笔勾勒墨线是关键,墨线的水平往往决定一位工笔画家的水平。同时,这位画家告诉她,练习工笔墨线要临摹古画,宋代李公麟的《维摩演教图》必须临摹,这幅画用工笔手法将墨线勾勒推上了顶峰。

沈利红得到这位画家的指点后立即网购了《维摩演教图》,并从有关资料了解到这幅画的特点,其人物形象饱满,配景的床榻几案等都是用细密的线条精细地描画出来的,将工笔白描的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有了范本,沈利红几乎将业余时间都花在临摹上,她画了一遍又一遍,将范本中的人物一个一个都临摹了好几遍。正是靠这种认真的临摹,她掌握了工笔画的墨线勾勒,在自己的创作中,在墨线的勾勒上,她游刃有余。看她的工笔画,线条非常流畅,不论是小品,还是条幅,抑或大幅,一根根墨线细如发丝,却一笔到底,中间没有打折。这完全是靠手腕的均匀用力,而这种用力没有长期的练习是无法掌握的。

沈利红的工笔花鸟画,设色淡雅,画面朴素,有一股熏陶心灵的醉意。读她的画,不管是娇洁的荷花,素净的曼陀罗花,还是家常的春笋和萝卜,均散发着一种淡淡的幽雅之气,叫人欲罢不能。沈利红用她的画把观众带到一个心平气和的境界,或许这是她没有想到的吧?她悟性较好,一上手就陶醉于淡雅,这是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流露。

沈利红花在画画上的时间并不多,她告诉我,假期才是她创作的宝贵时间,这时候她几乎从早到晚、全神贯注于创作中。她不多的作品都是利用假期画的。即使如此,她的画仍参加过省级美术作品展览一次,多次入选市、区级画展。她有个小小的愿望,就是加入省美协,争取更多的认可。

相信她这个愿望肯定能够实现。

人物名片

沈利红,绍兴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绍兴市女画家协会会员,越城区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美艺求美”浙江省女画家作品展(省美协)、“莲花杯”绍兴市女画家美术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巾帼向党”绍兴市女画家美术作品展等。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李敬佑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