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俞姝萱
绍兴,除了“酒乡”“桥乡”“东方威尼斯”等美誉,还有“天下铜镜出会稽”的美称,绍兴铜镜在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从东汉初期到唐宋,绍兴铸镜业日渐兴盛,如今,绍兴博物馆馆藏的会稽铜镜多达600余枚。我,就是其中之一,铸造于唐代的瑞兽葡萄镜。
我长得圆圆的,直径10.5厘米,边缘厚1厘米,中间有一枚伏兽钮。钮的四周,四只瑞兽沿着同一个方向,在葡萄蔓枝间奔腾驰骋,其间还点缀着蜜蜂、蝴蝶等灵动的小动物。再向外,一道凸弦纹圈带将镜背自然分隔,圈带之外,葡萄蔓枝相互缠绕,七只禽鸟或振翅高飞、或悠然栖息其间,为铜镜增添了勃勃生机。铜镜边缘装饰着精美的云花纹,更显古朴雅致。
唐代国力强盛,铜镜自然与之前的朝代有所不同。唐代铜镜选用高锡青铜材质,质地坚实细密。唐高宗至武则天时期,铜镜铸造迎来黄金时代,瑞兽葡萄镜盛行。很多人会问,葡萄来自西域,为什么会作为纹样装饰在铜镜之上呢?原来,这契合了人们对祥瑞与财富的追求。葡萄自汉代传入,到了唐代,随着疆域的扩展,西域的葡萄和葡萄酒大量进入中原,使得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在唐代得以普及,久而久之,葡萄演变成了重要文化符号。瑞兽葡萄镜将西域葡萄纹与中国传统瑞兽相结合,是“西来元素本土化”的体现,彰显了唐代开放包容的文化气度。铜镜纹饰还融入佛教、道教元素,葡萄藤蔓象征生生不息,果实寓意多子多福,体现宗教与世俗的融合。
我镜背的瑞兽葡萄等纹饰,运用浮雕技法精心铸造而成。纹饰布局层次分明,内区瑞兽灵动,外区葡萄藤蔓蜿蜒,二者相得益彰。在纹饰设计上,一改汉镜传统对称布局模式,以葡萄藤蔓为构图框架,瑞兽、禽鸟等元素在其中自由灵动地穿插分布。尽管镜背纹饰满布,看似繁缛,实则繁而不乱、秩序井然。
透过我身上的这些纹饰,能够清晰窥见中国工匠的非凡智慧,能够巧妙地将西域纹样与本土工艺融为一体。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