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断”了快两天的手,还能接“活”?这是真的!近日,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越城院区手外科和修复重建外科,张先生迎来术后首次复诊。经过检查,主治医师吴建龙欣慰地说,通过手术和康复,他的手已经开始能活动了,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持续康复和治疗,灵活度还会越来越高。
“真的要感谢这里的医生团队,本以为手肯定是保不住了,毕竟已经被切断快2天了……”面对“失而复得”的手,回想起一波三折的救治经历,张先生禁不住哽咽。
未通血的手,“形同虚设”
原来,今年50多岁的张先生是一名机械工。大约一个月前,因设备突发故障,他的左手腕部被完全切断。事发后,他和那只“掉下来”的手,被紧急送往附近一家医院,接受第一次断腕再植手术。没想到,因血管条件差、吻合口血栓形成,术后24小时再植肢体无血色,“手是接上了,但等于还是死的……”次日,张先生被转运至上级医院实行二次手术。但医生告诉他,他们尝试了血管移植,结果仍不理想……“当时我也绝望了,无奈准备接受截肢的残酷现实。”张先生说,但想到没了一只手,不知道会给以后的工作、生活带来多大的难处,张先生及家人统一思想,决定再搏一次。
经多方咨询,他们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越城院区手外科和修复重建外科求助。当天,值班的正是吴建龙主治医师。一看一摸,吴医生紧皱眉头。“此时距手腕离断伤已近48小时,也就是说,断肢缺血时间远超常规再植‘黄金6小时’极限。”吴医生说,看到病人的手腕时他发现,虽然表皮已经缝起来了,但张先生的整个手掌部分已发暗、手体冰凉,用针一扎根本不出血……凭借多年的从医经验,他很快诊断:这是“左腕完全离断伤再植术后血管危象”。
吴医生说,张先生的手虽然皮缝了、血管接上了,但里面的血液没流通。通俗一点讲,血管相当于水管,管子接上了,但里面没通水,而且缺血时间已经很长。不夸张地说,张先生这手是“形同虚设”的。
10多小时“拼图”,再植成功
当天,吴建龙马上把情况向病区主任朱孜冠副主任医师汇报。大家分析伤情后认为,患者来院时距肢体离断伤的时间较长,虽有血栓形成,但组织结构尚未变性坏死,积极进行再植手术仍有成功的机会,重点是避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风险。医生的结论是:救治难度很大,但希望犹存。“就试试吧,死马当活马医……”张先生的儿子说。
当天,傍晚时分,完成一系列术前准备后,张先生被送入手术室。在麻醉科、手术室全力支持下,吴建龙等团队医生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精准施行“断肢探查血栓清理+血管移植重建+断腕再植术”。血栓取栓,血管移植、切取吻合……吴医生说,手术持续了10个小时,一直到次日凌晨,难度可想而知。
怎么完成这场血管再植?吴医生说,手术中需要从张先生的上肢取来多段静脉血管,来代替离断处的血管。一方面,“取”下来的血管首先要“精选”,懂得取舍;另一方面,又要像“拼图”一样把毛发丝般的血管连接到离断处做吻合处理,通过通血试验观察吻合口通不通血……“能换的几乎都换掉了。”吴医生说,整个过程都是精细活,10多个小时后,这离断的左腕终于再次通血成功。
术后,经过一周多精心医护与抗感染治疗,患者病情稳定下来,此次保植才算成功了。“只要有机会,病人有意愿,我们一定会努力去保。”吴医生说,他们的终极目标,保住病人的手,保住并且还能用。张先生康复出院,重燃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不要错过“黄金时间”
“断手断胳膊,只要不错过‘黄金时间’,接活的希望还是蛮大的。”浙江省人民医院手外科和修复重建外科主任杨晓东主任医师介绍,类似的手术最近有点多,“压烂”后重新吻合的情况也有。他说,断肢再植要求医生具备高超的显微外科技术,能够在显微镜下精细操作,吻合血管、神经、肌腱等组织,确保存活和功能恢复,张先生的断腕再植就是成功范例。
杨晓东说,断肢再植的黄金时间通常在6-8小时内,越早手术,成功率越高。因此,一旦发生断掌(肢、指)损伤,应立即将患者和离断的肢体送往具备再植条件的医院。同时,断肢再植手术需要由经验丰富的显微外科医生团队操作,并配备高精度的显微镜、显微器械等设备,确保手术的精确性和成功率。当然,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的康复治疗同样重要。患者需要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逐步恢复手掌的功能,包括手指的灵活性、握力等。
杨晓东说,一旦遭遇类似事故,请务必保持冷静,妥善保存离断的手掌(用干净的纱布包裹,放入塑料袋中,再置于冰水中保存),立即前往具备断肢再植条件的医院。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