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慧按:会稽,《补音》:“会,古外反。”到晚明张岱《夜航船·地理部·地名》,在“会稽”词条下有云:“会音贵,邑名。”“古外反”中古属见纽泰韵合口音,折合成现代读音可读为guì,于是“会”读与“贵”同。越剧《梁祝》“草桥结拜”唱段中,男一号自我介绍称“会稽梁山伯”,会亦音桂。1980年版《辞源》,会稽之“会”注音作kuài。1989年版的《辞海》,在“会稽”词条下则仍注音guì。1990年版罗竹风主编的《汉语大辞典》“会稽”条,“会”下标2,意为音kuài,但括注作“今读guì”。
是否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字书的编纂者们得到的信息是该字在普通话中已经读成了送气,故明确标注作kuài,guì则是旧读。绍兴新近启用的山(阴)会(稽)大道之“会”,标准地名标注作kuài,但民间已经从俗作音惠了。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桧”“郐”字的读音上。韦昭所指“在今山阴南七里”者,即今之绍兴南镇山,《通典》《隋书》每以“南镇会稽山”连称。会稽山主峰秦望山在今绍兴市城南十数里,但作为一座山脉,则所指甚广,越国余部固守的会稽亦并非某一孤立的山头,而勾践所栖之山则无疑是某一座山头,《越绝书·越绝外传吴地传》谓“秦余杭山者,越王栖吴夫差山也”,其中亦着一“栖”字。今绍兴市柯桥区夏履镇有越王峥(山名),又名栖山,《越绝书·越绝外传越地传》谓“会稽山上城者,勾践与吴战,大败,栖其中”,故名,地处今柯桥与萧山之间,地方史志文献及当地传说皆指此即勾践战败时所栖之山,其地曾出土春秋时青铜器和陶片。萧山越王城山上尚有彼时战守遗址,下临湘湖,抵近旧时固陵港港湾,《越绝书》同篇所谓“浙江南路西城者,范蠡敦兵城也,其陵固可守,故谓之固陵”,古时与越王峥隔水相望。《越绝书·计倪外传》谓“(伍子胥)进兵围越会稽填山”,“填”、“镇”义符更旁字,镇山,即后世所指的南镇山,当地文史专家在其主峰之一的石帆山曾考见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印纹陶片与原始瓷,另一主峰朝南门堂有人工堆筑黄土高台,其内包含物多有瓦状灰陶片,此皆为越国战败时的最后堡垒,所踞守者皆在高处,故曰“栖”。柯桥区平水镇鹅鼻山,由“娥避山”讹变而来,当地传说谓系越国宫娥避难之所,故名;诸暨与义乌间有勾乘山,当地盛传亦曾为勾践战败时所栖,二者皆未见共时性文献与考古依据。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