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创新贯穿艺术生涯

2025-05-07 17:20

来源:

韩天衡有一句发人深省的名言:“传统万岁,创新万岁加一岁。”因为有了瑰丽丰厚的“万岁”,走出“一岁”才更灿烂也更艰辛。这既是他对继承传统与变革创新关系的思考,也是他自身实践的真实总结。

进入展厅,100多件书法、篆刻、绘画、竹刻等精华作品,陆续在观者眼前展开。记者在现场看到,韩天衡书法作品中的篆书带有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色。据了解,韩天衡的书法实践堪称当代碑学复兴的典型案例。他早年浸淫于《张迁碑》《石门颂》等汉隶经典,中年后转攻行草,将碑学的雄强骨力与帖学的灵动韵致巧妙嫁接。在展览中,观其多幅篆书作品,运笔如刀凿斧劈,墨色枯润相生,结体在险绝中求平衡,章法如乱石铺街却气脉贯通。这种“以碑入草”的创作路径,打破了帖学末流的甜媚之风,重塑了当代书法的美学品格。

有专家表示,这次展出的创作于1963年的印作,可以代表韩天衡在温州时期篆刻的基本面貌和创作理路,那个时候他投于方介堪先生门下,这成为他篆刻道路上的一次新的洗礼。这一年,印坛前辈方去疾赠予他一个“变”字。

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了多枚鸟虫篆印,这些印章有一显著特征,就是以小篆为基本构型的陈规之外,恰如其分地引入了写实的鱼、鸟形态,甚至调动了更多的装饰性元素。这为印章原本古朴的气质中,注入了几缕唯美的灵动气质。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孙慰祖介绍,随着韩天衡在篆刻艺术造诣上逐渐深入、创新求变,鸟虫篆印成为他显著的特色。

在绘画领域,韩天衡的“新海派”水墨实验更具先锋意味。与许多篆刻家、书法家涉足绘画多以梅兰竹菊等为主题不同,韩天衡画松梅、芙蓉、荷花、水仙、葡萄、禽鸟、鱼藻,甚至还画山水。“他的画法,也并不是简单地借鉴篆刻的刀法、书法的笔法,而是更多地运用了勾勒、皴擦、斡旋、渲染、烘托的画法。”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建融这样评价。他摒弃传统文人画的程式化语言,以篆刻家的“金石味”入画,用笔如运刀,勾勒出充满力量感的物象轮廓。

通过展览,参观者可以看到他从得方介堪“切玉”真传的早年力作,到解构篆法独创“草篆”的变法之作;从融会吴让之三面用刀之法的创新之作,到近年突破自我的探索之作。这些作品生动诠释了“书从印入、印从书出”的创作理念,展现了破除窠臼、融会贯通的艺术追求,最终达到金石书画浑然一体的至高境界。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