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以来,滨海新区创新人才招聘模式,每周三上午固定在名士之家·综合服务体二楼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开设人才集市。每逢开市,现场热闹非凡,企业“摊位”整齐排列,求职者往来穿梭。据悉,周三人才集市开启以来,已举办8场专场招聘活动,服务本地企业超110家,线上线下进场求职者超1万人次,成为区域人才引育的重要窗口。
人才集市求职现场(资料照片)。 记者 骆 烨 摄
人才因事业而聚,事业因人才而兴。作为浙江省首个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近年来,滨海新区以“大人才观”为引领,通过政策创新、平台搭建、服务优化等系列举措,构建起“产才共融”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营造优质人才生态,政策机制是保障。为此,滨海新区突破传统人才认定模式,实施柔性人才“区域互认”、青年科学家“免评审”、高层次“双聘制”等20项标志性改革举措,打破地域、户籍、社保等限制,累计认定“双聘制”人才49人、“免评审”青年科学家8人、“法人举荐”人才40余人。“特殊人才特殊政策”开创了滨海人才工作新风,激活人才工作“一池春水”。与此同时,滨海新区还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构建“直投+子基金+产业联动”投资体系,重点布局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领域,引导社会资本向产业链关键环节集聚,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在平台建设方面,滨海新区打造“孵化+中试+产业化”全链条科创生态。采用“民建公助”模式,建成投运“名士之乡”科创中心,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基地、名士之家·综合服务体等多个共建共享平台。目前,滨海新区共拥有15家市级及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其中4家孵化器、众创空间在全市考评中获优,数量居全市第一。滨海新区高度重视共建研究院的发展,目前已集聚上海大学绍兴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分子工程研究院等7家共建研究院。2024年,新区5家研究院入选绍兴市十大标杆性共建研究院。
聚焦产教融合育才,滨海新区持续打通技能人才“全链条”,联合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和浙江医药等龙头企业,共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产教联合体,入选浙江省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2024年完成技能人才培训2万余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7018人、数字技能人才2630人,建成25个大学生见习基地,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精准输送“实战型”人才。
为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新区构建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新区设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整合安家补贴、医疗保健、子女教育等多项服务。顶尖人才享受“一人一议”房票补贴,A、B类人才获一级、二级医疗待遇。打造滨海人才乐居品牌,包含人才公寓、人才伙伴酒店、人才伙伴公寓、零元入住、七天免费入住5类特色模式,以满足人才多样化住房需求。其中,人才伙伴公寓和人才伙伴酒店作为新区特色住房项目,采用政府补贴、酒店让利的模式,在门市价的基础上给予最低5折优惠,切实减轻人才落户滨海新区的生活负担。
为丰富人才业余生活,滨海新区创新推出“十元”人才夜校活动,开设羽毛球、日语、咖啡拉花、瑜伽健身等特色课程,满足人才多元化发展需求,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为人才成长持续“充电赋能”。
滨海新区以“不拘一格”的改革魄力、“产才共融”的系统思维、“近悦远来”的生态诚意,构建起人才引领产业、产业成就人才的良性循环。下一步,新区将持续深化教科人“三位一体”改革,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长三角高水平人才开放高地。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滨海潮声)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朱灵斐 编辑:张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