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有志 | 姚启圣:疏财助军的兵部尚书

2025-05-06 14:09

来源:

▲姚启圣画像

     姚启圣(1624~1683),字熙止,号忧庵,明清间会稽马山姚家埭人。明朝诸生,历官通州(今江苏南通)知州、广东香山知县、浙江诸暨知县、浙江温处道佥事、福建布政使、福建总督,终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为人耿直仗义,性格豪爽,视金钱如粪土;居官文武兼备,治军有方,常临阵出奇制胜。尤在清初平藩平台、安定沿海局势、实现国家统一大业中,忧国爱民,疏财助军,任贤荐才,用兵如神,功勋卓著。

圣祖康熙十二年(1673),闽浙“三藩”乱起。次年三月,福建耿精忠部反叛,执福建总督范承谟杀之,攻皖、赣、浙,陷温州,危及台、处二州。清廷遣康亲王杰书平叛。在此军情危急之时,姚启圣慷慨以家财募兵数百,赴康亲王部军前效力,亲冒矢石与叛军作战。未久,任诸暨知县,削平境内紫琅山土寇。康熙十四年,越级提升温处道佥事,克松阳、武义二县。康熙十五年,收云和、温州,十月,挥师浙闽咽喉仙霞岭关,荡平浙境叛军。

之后,姚启圣随康军直趋福建,因善用兵,出奇制胜,叛首耿精忠及总兵曾养性等相继投降。姚启圣擢升福建布政使。此时,福建军情仍严峻,一则盘踞台湾的郑经乘藩乱,入侵沿海;另则藩首吴三桂所统韩大任部自江西攻入福建汀州,与郑经合力反清。姚启圣对韩部既剿又抚,使之倾部归顺。康熙十六年,姚启圣从康亲王征战福建南北,先后收复邵武、兴化、漳州、泉州,屡建战功,受诏嘉奖。

▲姚启圣故居马山姚家埭村

康熙十七年(1678),遁入厦门的郑经遣大将刘国轩再犯漳州、泉州等地,福建都统穆赫林、提督段应举率军战败,长泰、同安、平和等县相继失陷。危急中,廷诏姚启圣任福建总督率师进讨,连破刘军,攻克平和、长泰、漳平等地,授正一品。康熙十八年,刘军再犯长泰。姚启圣与时任福建巡抚吴兴祚(山阴人)彼此策应,大败叛军,先后招降1.44万余人。康熙十九年,姚、吴与提督万正色、总兵赵得寿联手,分兵七路收复海澄、金门、厦门等郡县,至此八闽平定。郑经遁台。

姚启圣在平定福建叛军时,就已确定了取台主张。当郑经遁台后,朝臣对台问题有战、和之争。姚启圣认为台澎乃浙闽屏障,必须收复,反对议和,力陈以剿寓抚、以战逼降、彻底平台方略。他采取了许多重要举措。其一,与巡抚吴兴祚精心规划设计了征讨台、澎具体方案。其二,稳定福建沿海。在收复金门、厦门后,即上疏要求允准开海界以复民业,出资赎回流徙难民2万余,准降卒垦荒定居,严禁军兵掳女子北上,并着专人管理沿海,稳固民心,复苏民业,使平台无后顾之忧。其三,献私财助军。他以变卖会稽祖产、向亲朋借贷及香山罢官后经商7年所得积蓄,先后捐助军银15万余两,其中半数用于为投诚官兵发饷,对降将另行赐财并辟馆安置。姚启圣的报国忠心和真诚招抚之举,使降者接踵来归,并愿效死力反戈一击。其四,力荐施琅为攻台水师提督。施琅原为郑经部将,顺治间降清。姚启圣量其才干,于康熙十八年(1679)就上疏推荐重用。康熙二十年,郑经死,攻台时机已到。为此,姚启圣又以一家百口性命作保力荐施琅。其五,选精干潜入台、澎,以理义、金帛离间郑氏集团,或为内应。其六,在厦门建立充实的支前基地,馈运军需和后备兵力,交战后,从厦门以大量船只载货米、金帛至军营。当施琅2万余水师初战澎湖失利时,姚启圣又亲率士兵万余人驰援,扭转战局。在这万余士兵中,有数千人是由他再次变卖家眷首饰供给军饷的,在增援战船中有百余艘也是他自己出资建造的。姚启圣与施琅在六月协力攻克澎湖后,旋于八月亲征平定台湾。姚启圣平定台湾,实现国家统一大业,忠廉可嘉,彪炳青史。

姚启圣也非常关心家乡,曾先后捐资重修绍兴府学堂、三江闸及西江塘,加惠桑梓,乡人至今缅怀。

(内容来源:绍兴史志)


作者: 编辑:邹俊瑜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