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柯桥区,千年水乡,人杰地灵。自清末至民国,这片越地名城的脉搏始终跃动于《申报》的铅墨之间。今朝,这部承载历史烟云的《〈申报〉柯桥区史料集萃》终告付梓,以飨学界与公众。
铅墨鉴古·纵观百态
▲《〈申报〉柯桥区史料集萃》书影
全书共选用《申报》自创刊以来,与柯桥区相关的珍贵报道、评论1906篇,图片188幅,近160万文字,首次系统整理出版。纵跨清末至新中国成立(1872—1949),以原始文献为基础,涵盖政治变革、经济兴衰、文化思潮、民生百态,全方位呈现柯桥区(绍兴县)近代史全景图。
编年存真·校古通今
1
体例严谨 编排科学
全书体例严谨,编排科学。全书按时间顺序编排,上册1872年到1911年,中册1912年至1928年,下册1929年至1949年。每篇史料均标注标题、公历日期、版面、期号及正文,部分条目保留原文作者信息,脉络分明,便于检索与考证。对无标题或标题残缺的史料,我们据内容增补标题,既尊重原貌又提升阅读连贯性。
2
忠于原典 存真求实
内容忠于原典,存真求实。原版复刻,符号保留:史料均选自《申报》馆藏胶片,原文残缺以“□”标注,原文符号悉数保留,最大限度还原历史文献的原始状态。对原文中因时代背景、政治立场产生的特殊用词及表述差异均未作改动,为研究者提供真实的历史语境。
3
方志新章 鉴往知今
古今融通,阅读优化。针对《申报》早期无标点、后期标点疏漏等问题,编者重新校注标点;文言文、古体诗词亦增补句读,兼顾原作风貌与现代阅读习惯。全文以简体字呈现,但特殊古体字、时代通行字均保留原字,平衡可读性与历史文献的独特性。
稽山鉴水·百年峥嵘
▲《〈申报〉柯桥区史料集萃》书影
《〈申报〉柯桥区史料集萃》体现了很强的地域性,聚焦“绍兴府”核心区,兼顾旅沪绍商、绍兴籍名人在全国的活动记载。真实记录经济转型(茶市近情、市商会请减轻箔类营业税、振兴丝业刍言)、文化事件(新优界王钟声小史、北平文化界悼念鲁迅)、革命运动(皖抚恩新帅新刺志、浙江第五中校之大风潮)、抗日新闻(日军窥曹娥遭拦截、日人两度闯入稽山中学)、市政建设(设立电线工程日期节略、城区省道路线交接之计划)、民生事业(绍兴同乡筹建浙绍医院、灶厂提款兴学)、市井百态(鉴湖赛会、举襄肇祸)等事件。可领略越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了解柯桥区在近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贡献,感受柯桥区人民在时代变迁中的奋斗与抗争。
供稿:柯桥区史志研究室
作者: 编辑:邹俊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