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从藏书楼到AI馆员“树兰爷爷”

2025-05-05 22:03

来源:

1902年,徐树兰以一己之力熔铸古越藏书楼,将7万余卷典籍向天下寒士敞开。蔡元培伏案编目时,或许未曾想到,百廿年后,这座精神灯塔会以数字魂魄重生——绍兴图书馆推出AI馆员“树兰爷爷”,让创始人的文化理想与算法时代的阅读伦理完成跨时空对话。

古越藏书楼的木牍竹简,曾见证蔡元培“兼容并包”的治学初心。而今,当读者在地铁站书房与“树兰爷爷”相遇时,AI不仅解答文献咨询,更以徐树兰的虚拟形象讲述典籍掌故。从《越绝书》的吴越争霸,到鲁迅手稿的墨渍温度,算法成了文明基因的传承人。这种传承不是简单的数字化复刻,而是以“数字孪生”重构文化现场——扫码《兰亭集序》,AR技术便让曲水流觞漫过地铁通道的玻璃幕墙;查询陆游诗词,AI会标记沈园残壁的实时影像。技术在此蜕去冰冷外壳,成为连接“东南形胜”与“人间烟火”的舟楫。

徐树兰当年镌刻的“存古开新”四字,恰是今日绍兴图书馆的精神注脚。当古籍修复师用显微镜拼接虫蛀的《会稽赋》,程序员正将上万册地方志转化为区块链上的永恒星图;当耄耋学者颤巍巍查阅《越谚》,小学生已能用VR“走进”王阳明格竹的庭院。这种新旧共生,让李太白“我欲因之梦吴越”的慨叹,化作可触可感的日常——地铁站书房里,通勤者捧着《绍兴茶谱》等一盏虚拟黄酒奶茶,扫码即现秋瑾执剑的剪影投射于杯壁。

从古越藏书楼到AI馆员,从蔡元培的目录学精神到地铁里的诗意栖居,绍兴证明了文明传承的另一种可能:当技术的潮水“对此欲倒东南倾”时,唯有将文化血脉植入时代肌理,方能使三百越地书香,永远汹涌在每一个春天。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