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湖,是自然与历史留给越地的城市名片,也是人们心中造福一方的母亲湖。八百里鉴湖虽已成往事,但陆游的赞美之诗被镌刻在高耸的石坊上,留存于鉴湖边。
南宋乾道二年(1166),陆游卜筑于鉴湖三山,他深爱着这里的山水:“吾庐镜湖(鉴湖)上,傍水开云扃……”因为长期住在鉴湖边,陆游描写鉴湖风光的诗歌,比任何一个诗人都丰富。据考证,陆游一生留下9300多首诗作,其中在这里创作的超过6000首。
当年,这里有南堂(书巢)、东斋、西斋、渔隐堂、暖阁等,是陆游后半生居住的地方。正因为有当年陆游诗文的记载,三山故里得以呈现历史原貌。在浙大城市学院教授、《陆游的乡村世界》作者包伟民看来,三山别业屋宇、田产规模与具体功能划分,既带士大夫趣味烙印,又反映南宋东南水乡平原乡村庄园一般特征。
一方水土因名人而出名,这在“士比鲫鱼多”的越地并不鲜见,而当文商旅融合迈向纵深,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开发将名人的IP效应持续活化、持续放大,并重塑文旅发展格局。
在这个过程中,陆游是一个特殊的存在。“陆游的爱好很多,他在诗、酒、茶、书、琴、棋等领域均有一定建树。”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智麟认为,陆游是个“宝藏”IP,其相关爱好完全可以融入文商旅深度融合过程中,通过深度开发名人IP,进而延伸出多条产业链。
每一个节假日,古城内“三大故里”都是人气火爆,游客摩肩接踵,周边文创产业也在持续释放红利,让古城内不少居民都吃上了景区饭。“在不久的将来,也许陆游故里能够以‘第四故里’之姿成为越城文旅新亮点。”徐智麟说。
作者: 编辑:尉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