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越牛新闻推出绍兴首档原创夜读专栏《夜读》。所有文章由越牛新闻记者和越牛特邀作者原创,独家首发。这里有街头巷尾的市井人情,有职场家庭的酸甜苦辣,有城市发展的铿锵足音,也有平凡人生的非凡瞬间。
晚上9点,以文字之美,记录我们的美好生活。
又一年的夏天到了。
夏天是一个神奇的季节,任何一点元素,就可以随时随地召唤出我脑海里的记忆。比如某天早晨,我起来打开窗户,窗外喧嚣的蝉鸣声,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过去……
我童年时候的夏天,可太精彩了。
一
爸爸妈妈长年外出打工,童年的大多数时间,我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奶奶的家在村子的最中央,是泥瓦房。一条一米多宽的清澈小溪,缓缓流过。走过一座石板桥,才能达到奶妈家。用现在的话说,奶奶家是名副其实的“溪景房”。
溪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格外清凉。奶奶家没有冰箱,夏天买的蔬菜、西瓜和啤酒,就放在溪水里“冰镇”。
西瓜不是经常能吃到的,家里雇师傅做工的时候才会买一个。我光着脚丫子,踩在溪水里,呆呆地望着西瓜,一遍又一遍幻想它被剖开时的样子,直到脚指被不知名的小鱼啃一下,才会回过神来。
奶奶家也没有空调,炎炎夏日,小溪就成了我纳凉的“天然空调”。放学后,我喜欢搬个小桌子坐在水里做作业。作业做累了就看看来来往往的行人,热了就用溪水洗把脸。脚一直在溪水里浸泡着的那份惬意,难以忘怀。
二
山里孩子没有游泳池,大家都去河里游泳。小女孩们不脱衣服,小男孩们就穿着裤衩,也没有什么正确的游泳姿势,只管在水里扑通扑通地划。把头闷在水里再慢慢睁开眼睛,能清晰的看到鹅卵石和小鱼小虾。
我们在水里能待一个下午,直到嘴巴发紫、浑身发抖,才会依依不舍的回家。
奶奶是个保守派,坚决不让我去河里游泳,说女孩子就应该有女孩子的样子。可看着别的孩子在水里撒欢,我怎么能控制得住呢?
因此,一到夏天,我就和奶奶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带上衣服,趁她不注意偷偷跑出去,多数时候都能得逞。但也有被现场抓包的,奶奶拿着木棍在河边喊“丽丽、丽丽”的画面,也算是我童年的心理阴影,如今念及,却有莫名的感动。
三
童年时的夏天,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那就是捡胡柚仔和到树上撩知了壳。
胡柚是在夏天结子的,一些胡柚仔被害虫入侵,就会自然脱落。至于知了壳,就是蝉蜕。这两样东西都是中药材,我们捡起来晒干后可以卖调,挣点零花钱。
每天清晨6点左右,我就背上奶奶缝制的尿素袋子,和小伙伴们相约一起往山林深处走。走过一块又一块的胡柚地,跨过一条又一条的小溪流。我总是动作最慢的那个,捡到的胡柚子和知了壳也很少。我特别羡慕我的一位朋友,她总能捡到最多,是家长们夸奖的对象。
夏天山里最多的是啥?是蛇!不知道多少回,我们的“赚钱”之路都被突然出现的蛇给阻断了。一次,有个小伙伴说看到了一条大蟒蛇,我们一群人吓得魂飞魄散,扔下东西就往山下跑。但是过个几天,心情平复之后,我们又兴高采烈地去山里了。
一个夏天,我能挣个几十块钱,够买冰棍了。
四
童年时的夏天,水稻要收割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回来了。
割水稻是家里的大事,年幼的我也加入这场“大战”,负责给打稻机上的大人一捆一捆地递水稻。
光着脚踩在稻田里,脚下的泥又软又凉。我并不排斥爸爸妈妈给我安排的这个工作。但是,在打稻机旁边站好几个小时,我早就没有了耐心,稻田里跳过的青蛙蛤蟆,瞬间就能把我的注意力带走。每当这时,爸爸就会让我回家去。
到了中午,爸爸妈妈和帮忙的叔叔阿姨都回来吃饭了。有一次在饭桌上,一位叔叔突然说小腿好难受。爸爸让他把裤子卷上去,只见一条和食指一般粗长的蚂蟥正贴在他的小腿上,尾巴还翘了起来。爸爸赶忙用一根树枝把蚂蟥挑走,而我,吓得连饭都吃不下了。
五
奶奶家只有客厅里装了一台吊扇,房间里没有电风扇。
暑期最盛的日子,奶奶会让我睡在客厅的吊扇下,铺上一块竹编席子就是我的床,旁边点上一卷蚊香。为了散热,奶奶还会在竹席四周放几桶从井里打来的水。
我从小就怕热,奶奶这样张罗一番,童年的我在溽热的夏夜也能睡得很安稳。
但是碰上停电的时候,吊扇无法工作,我就热得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每逢这时,奶奶就用蒲扇给我扇风,扇啊扇,扇啊扇。
扇着扇着,我睡着了。至于奶奶什么时候去睡的觉,我就不知道了。
六
这就是我记忆里的夏天。
人总要长大,童年总会渐行渐远。离开小村庄以后,春夏秋冬于我,除了衣着的变化,似乎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如今的夏天,再也没有了这个季节特定要做的事情,吃西瓜时,也没有了如同溪水一般沁入心脾的喜悦。
但是,童年的记忆不会被时间湮没。我的童年,已经牢牢生长在内心深处。奶奶已经90岁了,每次去看她,我都清晰地记得,她在夏天的夜晚为我扇着蒲扇的样子。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丽丽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