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季节限定!绍兴有人上山采几百斤,就为这口鲜

2025-05-04 22:08

来源:

“五一”假期,平时开货车的钟江锋空了下来,但手没有闲,忙着拔“笔头笋”。

今天下午,他在朋友圈发贴求助:“有没有人有空,帮忙剥笋。”视频中,地上堆满了“笔头笋”。

之所以称为“笔头笋”,因为它笋头尖尖的,跟毛笔头很像,山里人一直都这么叫着。

每年这个时间,毛笋已经下市,山上的笔头笋就疯长。在绍兴、杭州,拔“笔头笋”做成笋干,是这个时节的限定“节目”,也是一件快乐的工作。笋干老鸭煲就是用的这种笋干,细细长长的。

钟江峰是萧山进化镇华锋村人,昨天开车去了青化山顶,拔了四袋,他知道哪个地方有笋。钟江峰说:“拔笋是个体力活,拔拔是轻松,但要林子中穿来穿去,都是个刺。笋多的地方,半个小时就拔满一袋,一袋有50多斤。要扛着这50多斤再爬山,很累的。”

“拔笋是快乐的,但剥笋是真要命。”

不像毛笋几片壳一剥就好,“笔头笋”细细长长,4袋足有大几千根,剥一夜手指甲都要废了。钟江峰还好叫上弟弟一家四个人剥。剥笋也有技巧,用刀削去笋尖,斜着削,然后抓住笋尖用手指沿着笋往下卷,一边笋壳卷下来了,另一边也这样卷下来……剥一根不费力气,卷个一夜,手指头也肿了。

钟江峰38岁,他说:“现在拔笋是有趣,小时候是为了生存。8岁的时候,大人白天去拔笋,晚上剥,童年噩梦,想想就手指头痛,但又没办法。剥好的笋十根扎成一捆,妈妈拿到集市上去卖,一块钱一把。靠山吃山,笋长成竹子,细细长长的竹子也可以去卖钱,城里人可以做钓鱼竿或扎篱笆。”

妙华夫妻在村里开了一家工厂,这几天整天开着车丢下工厂的活去拔笋,附近的山都被她拔过,最远开车一小时去绍兴诸暨的山上拔,她说,那边的山上更多。

今天一早,妙华两夫妻又开着车去了诸暨,下午回来车后备箱装了满满六大袋。剥和煮又是一整夜的活。

晚上妙华和四位大姨把六大袋笋都剥完了,然后放入大锅加盐,不放水,就这样一直到水份蒸发完。妙华说:“这种笋干到最后雪白很嫩,不用晒太阳,煮干直接放冰箱,想吃就拿出来,可以一直放到过年。但我们要卖就要晒一下。”

目前妙华做的笋干已经有上百斤,她说用这个笋干烧老鸭煲再合适不过了。

妙华拔笋已经有6年,妙华是衙前人,到华锋村开工厂已经有十来年,华锋村自然资源丰富,春天挖春笋,冬天挖冬笋,挖笋卖笋乐此不彼。妙华说:“现在这个季节还有红壳笋、金丝毛笋、白壳笋、石笋,都分布在不同山凹,石笋是苦的,没人要挖,但长相好看,不懂的人挖了当宝,红壳笋最好吃,笔头笋做笋干好的。过完五一,笔头笋也差不多了,接下去就没什么笋了。”

这也勾起了不少人的童年回忆,不少人评论说——

@未来小富婆:“童年噩梦,现在光看图都觉得手指疼。”

@烈酒花生:“昨天凌晨三点40起床,四点准时出门,还下着大雨也挡不住我妈要出门拔笋的心”

@何以解忧唯有:“店口次坞的山上很多的,你们五一去拔,顺便还能吃次坞打面,逛一下山下湖珍珠市场,阮市炒货市场,都那一块很近的。”

@白云:“家有80岁的老太太还去山上拔笋做笋干。”

@LJ_W:“我妈农村乡下头拔好烧好包装好,送到萧山,让我们送去杭州姑姑家,问她何苦呢,她说不烧浪费了很可惜,真正的礼轻情意重啊。”

@三三:“我家是河上的,今天下雨,我保证这会儿我妈已经在山上了,家里实在吃不完。”

(越牛新闻综合自橙柿互动)

作者: 编辑:王春泥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