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30个世界读书日的到来,2025年绍兴市全民阅读活动也掀起了新的高潮。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2024年,绍兴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读者总访问量突破2382万人次,总下载量达340万次,平均每月访问量近198万人次。这说明,在数字技术赋能的当下,数字化阅读正逐渐成为市民们一饱书香的主流方式。
在这座浸润着千年文脉的江南古城,我们抓取了与数字阅读相关的三个要素,记录下这场数字阅读浪潮中,写作者与阅读者们的书香故事。
网络创作:开拓作家写作新天地
傅声煦在进行网络文学创作。
数字时代为广袤的文学世界搭建起前所未有的交流桥梁,绍兴网络作家傅声煦以独到的视角和清新文笔,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时代故事。
傅声煦,笔名为“小香颂”,身兼柯桥区管宁实验小学美术教师、柯桥区作协副主席、浙江青年文艺人才培育工作重点项目“新雨计划”成员等多重身份。近年来,傅声煦创作了一系列中医药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其中,《萧医生的两副面孔》《沈御医的两副面孔》先后入选爱奇艺“云腾计划”,前者已经被改编成网剧《不一样的萧先生》,并在爱奇艺上线,后者的改编也在进行之中。
在已经完结的5部网络小说中,傅声煦最满意的作品就是《萧医生的两副面孔》,这是她回归“网文圈”后的第一部中医题材作品。“作为一个出生于中医世家的孩子,我常常被问及为什么不学医、为什么不传承家业等问题。我用这部作品致敬祖辈,找到了连接家族记忆与现代创作的桥梁。”傅声煦告诉记者。
这位年轻的网络作家,积极拥抱数字时代的自由和互动,享受与读者共鸣的精神对话。“当你的作品在网络平台发表,甚至改成有声作品和影视作品时,就意味着它被放到了更广阔的平台。我很喜欢看各种留言和弹幕,让我感觉和读者们站在一起。”傅声煦说。
数字平台:构建家庭书香新格局
沈金晶正在操作智能有声阅读器。
数字平台,不仅是速度与流量的代名词,也是一座沟通书籍与家庭文化的桥梁。书店主理人沈金晶就行走其间,努力构建着古城里的文化氛围。
2023年,沈金晶辞去稳定工作,在绍兴开起了属于自己的书店“书香·而已”,在她看来,阅读不仅能丰富个人内涵,更能拉近家庭成员之间的距离,进而推动整个社区的文化传承。
“母亲作为家庭的核心和纽带,在营造家庭书香氛围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力。”沈金晶说,一个充满温馨阅读氛围的家庭离不开母亲的引领,而一个个温馨的家庭又能提高社会对阅读的热情。因此,她决心利用数字平台搭建起一座沟通书籍与母亲读者之间的“桥梁”,以期将书香文化扩散到每一个家庭中。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沈金晶大力推进书店在数字化阅读产品和服务上的升级。通过引进先进的数字平台,她将书店打造成一个集合母亲及其家庭多元需求的互动场所,平台不仅汇聚了针对母亲群体的精选书籍,还联合了专注于儿童中英文阅读指导的品牌,目前有近20位合作伙伴共同参与运营。平台上的直播分享环节,不仅实时展示书籍文字内容,更辅以智能有声阅读技术,为儿童提供生动有趣的听读体验。同时,数字平台打破了地域限制,让各地的母亲读者能够跨越时空,在共同的阅读体验中畅所欲言、分享心得。沈金晶通过直播、在线讨论、读书会等多种形式,有效地促使母亲们相互交流,从而形成独特的社群效应。
如今,借助这个数字化平台,来自不同职业和地区的母亲读者纷纷加入到这一阅读社群中,父亲们也纷纷热情参与。沈金晶感慨道:“阅读能引发共鸣,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精神依托。”她坚信,只有建立起全民共享的阅读网络,才能真正点燃全社会对书籍的热爱。
有声听书:翻开“银龄悦读”新篇章
数字化老人听书室的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
在去年年底,柯桥区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的“乐龄”书苑正式揭牌启用,这个崭新的阅读场所吸引了不少老年阅读爱好者,很快,“大树下”乐龄读书社团成立。成员们能聚在一起享受阅读的美好,书苑的硬件设备在其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尤其是其中的数字化老人听书室。
“我们的初衷就是利用好这些最新的科技设备,让老年人能够更便利地享受阅读的快乐。听书室总共有20台设备,老年人在这里不仅能够解放眼睛,还能够及时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交流读书心得。”柯桥区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朱杲灵介绍说。
与用手机实现数字化阅读不同的是,数字化老人听书室的设备更加先进,书籍资源也更加丰富。为了方便老年人操作,听书室内的设备可以实现一键启动,老年人既可以听书,也可以看书,十足地享受到数字化的便利。
倪蓉是“乐龄”书社的负责人,在她看来,数字化阅读非常便利老年读者。“学到老,活到老,我们老年人退休之后,能有更多的时间来阅读。数字化阅读是我们之前没有想到的,我对此抱非常欢迎的态度,尤其是这个听书室,我希望带动身边更多的老年人来体验这个新技术。”倪蓉说。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董晓晓 见习记者 裘子迈 文/摄 编辑:王春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