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光合园之旅” 打造别样劳动课堂体验

2025-05-03 14:41

来源:

近日,上虞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上德校区的劳动种植课程《光合园之旅》教材正式公开出版。这一教材将课堂知识与劳动实践紧密结合,依托校园内的“上德光合园”劳动实践基地,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了解蔬菜、花卉、农作物及其种植知识,在亲身体验种植过程中感受劳动的乐趣,锻炼动手、动脑能力。

特色教材 开启劳动教育新篇

由上虞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上德校区祝浩军和徐胜锚两位老师主编的《光合园之旅》课程精心设置“春种”“夏育”“秋收”“冬藏”4个时节性大单元主题,包含14项以实践体验为学习方式的“直线式”活动项目内容。教材编排由浅入深、从认知到探索,逐步引领学生在体验、理解与感悟中提升劳动核心素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农耕知识、掌握简单农作物栽培技巧,学校编写了图文并茂的《光合园之旅》劳动种植教育读本。”祝浩军介绍,这本读本如今已公开出版,成为学生拓展种植知识的重要读物。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展所能:有的结合读本中的科普知识走进光合园自主探究,亲自动手参与种植、养护、浇灌、采收等工作,同时完成资料查找、文献收集、观察记录撰写以及科普报告创作;有的在教师指导下,每月参与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在老师带领下认识各类农作物、蔬菜、花卉和中草药,参与调查研究策划座谈,通过成果展板设计、推广宣传等方式优化学习效果;还有的通过家校互动,与家长一同参与劳动,如调查记录植物的中英文名称、生长特征、作用价值,结合校园植物实际提出种植建议等。

项目活动 在实践中收获真知

“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项目化活动课程落实劳动教育,才能真正发挥教育作用。依托“上德光合园”,该校提出“单元—主题—特色活动”的链式设计,精心规划“四季”单元,回归日常种植劳动,推进特色活动开展。

比如,三年级组学生围绕“如何防止教室和家里房间蚊虫叮咬”这一实际问题,开展“设计并制作一些能驱蚊、漂亮且牢固的香囊”项目化活动。为实现设计香囊的目标,学生们围绕3个小任务,规划了展评形式及佐证材料。在“选用合适的中草药”任务中,他们以手抄报形式呈现适合制作驱蚊香囊的中草药,将调查记录表作为过程性成果,并通过成果论证会进行展评。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效果。

该校将光合园劳动与四季作物生长紧密结合,适时开展“季节性”特色劳动技能培育与展示活动,将“光合园之旅”课程延伸至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利用“光合园”劳动基地,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节”活动,如“蚕豆节”“番薯节”“西瓜节”“玉米节”“花生节”等。每年4月的“金豆豆——味美上德豆”主题活动便是其中的亮点。活动现场,学生们不仅展示了摘豆、剥豆、煮豆的技能,还进行了“金豆豆”海报的现场制作与解说。评委老师们依据评价量表,现场评选出“金豆豆”中队和“银豆豆”中队,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和集体荣誉感。

跨学科融合 激发无限创意

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学校鼓励每个学生自主选择“劳动+”文化类、艺术类、科技类等学科的“X项”项目化活动,将劳动元素融入自己擅长的学科,围绕素养发展目标创新劳动实践。

在“劳动+语言文学创作”活动中,学生们依托光合园基地,将每一季节作物、花卉的种植、培育、丰收过程记录下来,写下观察笔记、创作美文诗篇,亲身感受劳动的意义与美好。校园戏剧社则通过“劳动+校园影视创编”,结合“上德光合园”的种植、养护故事排练戏剧,学生们在劳动中观察,通过戏剧表演展现劳动细节,宣传积极健康的劳动价值观。

在“劳动+艺术作品创造”活动中,学生们创意无限:摄影组记录劳动瞬间与作物生长过程;青瓷陶艺组模拟蔬果创作作品;3D打印组生动呈现劳作画面与作物形象;版画组描摹花卉神韵;还有学生利用光合园里的五色杂粮果蔬晒干后制作出创意浮雕作品。

此外,光合园科学探究社团开展“劳动+科技素养培植”活动,学员们进行气象观测、土壤含水监测、智能灌溉探究以及生长记录,培养了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升了实践创新能力。

通过《光合园之旅》教材的出版以及一系列特色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上虞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上德校区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劳动教育平台,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真正体会到劳动的价值与魅力。

通讯员 李嘉懿(图片由学校提供)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