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陆遥 通讯员 袁子琛) 春日的香江,风暖花香。4月25日至5月1日,浙江小百花越剧院院庆·浙百团40周年系列演出走入香港,亮相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
1983年,28名平均年龄不足18岁的少女,以“浙江越剧小百花赴港演出团”之名首登香港,凭借《五女拜寿》《汉宫怨》《双玉蝉》和多台传统折子戏,在香港新光戏院连演14天15场,轰动一时。从“浙江越剧小百花赴港演出团”到“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正式成立”,“小百花现象”风靡全国,让越剧进一步走向世界。
时隔四十余载,系列演出带着经典之作《陆游与唐琬》《五女拜寿》与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重回香港,连演6场,场场爆满,五代“小百花”演员轮番上台,演绎经典传承。
作为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香港会场开幕大戏,4月25日至26日晚,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名誉院长、艺术总监、三度梅花奖获得者茅威涛,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陈辉玲、董柯娣携手一级演员洪瑛、邵雁、江瑶、吴春燕等为大家带来《陆游与唐琬》,原生代老师们倾情演绎,穿越四十余载的星空将戏里戏外的深情铺满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的夜晚。
此次演出特别设计了两场《五女拜寿》,分别为中生代版和新生代版,不仅是经典回响与传承的对望,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汇报。
4月27日晚,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一级演员蔡浙飞、章益清,一级演员魏春芳、周艳、徐国芳、李霄雯、熊琦,二级演员陈海峰、夏艺奕等,以精彩演技再现立团经典之作《五女拜寿》,共织锦绣戏台。初代“五女”留在戏文里的神韵,借岁月酿出新的光华。
4月28日晚的新生代版,由一级演员李霄雯、徐国芳和陈丽君、李云霄、何青青、张亚洲等众多青年演员共同出演。当青年一代在舞台上一齐“拜寿”,叩首的不仅是戏中孝道,更是对浙百团开山之作的虔诚传承。
曾观看四十多年前赴港演出的老观众们跨越时空再聚首,与新一代艺术爱好者共同见证了这场跨越时代的文化盛宴。
从原生代到中生代再到新生代,五代“小百花”形成精神接力。舞台之上,是四十年如一日的艺术坚守。戏迷们沉醉于“小百花”一脉相承的典雅韵致,更感动于代际交替间那份永不停息的文化脉搏。
当演出结束,原生代老师们为戏迷朋友们签名时,一位白发阿婆颤声对茅威涛说:“1983年你给我签过《五女拜寿》节目单,今天带着孙女再来,那年的旧票根我还夹在诗集里。”
一对来自嵊州、目前在香港工作的年轻夫妻说:“我们是特意赶来看小百花原生代老师的。这份乡音、这段情感,老师们的纯粹与执着,深深打动着我们。”
香江之畔的这场艺术盛宴,不仅让经典焕发时代新彩,更以“以老带新、以新承老”的创新演绎模式,展现中国传统戏曲薪火相传的蓬勃生机。浙百团负责人表示:“今后,我们将继续以戏载道,让越剧之花在世界舞台绽放绚丽光华。”
(内容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王慧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