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秋生
南宋著名词人周密,青年时代跟随父亲东奔西走,在浙东间的青山绿水、名胜古迹,处处留下了他们的行迹。淳祐元年(1241),他们回到临安,一路上瘟疫流行,人烟稀少,满目萧条。从越州进入临安后,城中歌舞升平,仿佛无忧无虑的太平盛世。此时距离靖康的乱业已经过去一百多年,南宋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数朝,勉强维持着“残山剩水”的半壁河山。
有一年冬天,周密在会稽造访了好友王沂孙,两人同蒋捷、张炎一起并称“宋末词坛四大家”。王沂孙是会稽人,字圣与,号碧山、中仙、玉笥山人,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现存64首词,咏物词占了34首。在宋末词人中,王沂孙的咏物词最多,也最精巧。他的咏物词的特点,善于隶事用典,他不是直接描摹物态,而是根据主观的意念巧妙地选取特定含意的典故,再与所咏之物有机融合,使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意相互生发。
故人依旧,世事已非。二人同游会稽的蓬莱阁,周密望河山而痛哭,写下了充满亡国之恨的名篇《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蹬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最怜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共赋消忧。阁在绍兴,西浦、东州皆其地。”
王沂孙亦有同感,触景生情而赋成《醉蓬莱·归故山》:“扫西风门径,黄叶凋零,白云萧散。柳换枯阴,赋归来何晚。爽气霏霏,翠蛾眉妩,聊慰登临眼。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数点寒英,为谁零落,楚魄难招,暮寒堪揽。步屧荒篱,谁念幽芳远。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试引芳樽,不知消得,几多依黯。”
南宋亡后不久,周密开始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前朝旧史的搜罗和编撰,进行故国野史的记录和撰写,成为了知名的野史作家。在他看来,著史是在文化萎缩,甚至倒退的乱世之际,保持传统延续的必要途径。他的一生著述极为丰富,据统计前后不下数十种,流传下来也有十多种,如《齐东野语》《癸辛杂识》《武林旧事》《浩然斋雅谈》《绝妙好词》《草窗韵语》等。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王慧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