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挑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邀三五好友结伴前往稽东雪窦岭赏玩。从城南出发,晨八点左右驱车启程,约四五十分钟便可抵达岭下的止步坑。在广场上停车,带上干粮与装备向雪窦胜景进发。
一条小溪依山而下,流水潺潺,水中卵石清晰可辨;溪壁上绿茵茵的青苔,诉说着大山与岁月的情谊;石菖蒲根繁叶茂,苍劲的身躯透露出无比的生命张力。吹着清爽的山风,闻着清鲜的空气,仰望清朗的山巅……顿觉渐处陶渊明先生笔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佳境。农家起得早,在清澈的溪水中浣洗。腌制芥菜的季节已经来到,洗净的菜晾晒在篱笆上,一滴一滴的水落下来,沾湿了黝黑的春泥。山坡、田间,三三两两的农人挑担施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合适的时光做合适的事,这或许是世上最朴实的哲理。
我们沿着“原始”的石阶拾级而上,一路春景入眼。
杂花丛生,雪白的荠花,紫色的楚葵,鹅黄的迎春……无不昭示春的多情与妩媚。我本就是山里的孩子,从小闻着山花的芬芳长大,只是这些年住在城里,把自己搞得像城里人了,偶尔登个山佯装生活的闲趣。
那叫“楚葵”的紫色小花,我小时唤作“鸡屎花”。当我把这个大俗的名字告诉女伴的时候,她居然很惊讶,问我怎么会知道。其实,在我的童年里,把鱼腥草叫成“红心草”,把木槿花唤作“金雀柳”,杜鹃花就叫“映山红”。想不到它们都有文艺雅致的名字。也许人的一生,总是伴随着很多的无知,所谓成长也就是一点点增加认知的过程而已。
雪窦岭有奇石,像狮子石、合掌石、海潮音……或形似,或神似,或有动人的传说故事,妙趣横生。我们纷纷猜测,这里曾经发生过怎样的地质运动,可能是一场巨大的山洪暴发,亦可能是一场陨石雨……总归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转道弯,看到了一泓瀑布,尽管没有五泄飞瀑的气势,但确也值得一观。
顶上的水库风光极好,春水满池,碧蓝碧蓝的,水中挺拔而秀气的水杉开始抽芽。曲曲折折的木质长廊迎来三三两两的年轻游客,他们或交谈,或饮食,享受山林的静谧。走到水库尽头,忽见几间小洋楼依在山边,好一个“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与一位住在当地的主妇攀谈起来,言语之外满是羡慕,好山好水好养人,然而,做惯了山里人却要去做城里人的,不也是我们吗?
稍憩片刻,我们回落岭去,上山的人多起来,山间充满了欢声笑语。不知这里边有多少人跟我一样怀着“心思”一访雪窦岭?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王慧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