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跳舞的时候,不会想其他的事情,跟着老师的引导,用一些即兴动作把情绪释放出来,也不需要考虑自己的动作是不是美观,特别解压。”南京特教师范学院舞蹈学专业大四学生王莹聊起上过的舞蹈治疗课程,仍然觉得很神奇。
她告诉记者,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情绪问题,作为大学生也不例外,学习压力、社交焦虑或者其他负面情绪在所难免。“在课上接受舞蹈治疗辅导的过程中,自己也被治愈了,心情会很畅快。”
在人们印象中,传统的舞蹈追求的是美感、动感,动作是有标准的、整齐划一的,而舞蹈治疗不同。南京特教师范学院舞蹈治疗教研室主任刘珊珊解释:“舞蹈治疗的动作没有标准、没有好坏和美丑,环境非常包容,它最大的独特性就是用身体真实地表达自己,你的身体呈现出什么就是什么,要让它作为一种语言被看见。”
“舞蹈治疗实际上是一个把创造性舞动与心理学相互融合、从而进行身心疗愈的学科,通过科学的身体引导帮助人们(尤其是特需群体)表达、翻译难以言说的情绪,达到重塑身心的目的。”南京特教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院长张强说。
舞蹈治疗面向的群体非常多样,包括自闭症儿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社交焦虑人群等特需群体,以及可能存在情绪问题的普通大众。他举例说:“比如,通过即兴舞蹈动作来帮助社交焦虑群体;通过呼吸律动来帮助抑郁症、孤独症等相关患者释放压力;通过镜像练习改善亲子关系……”
刘珊珊从事舞蹈治疗的一线教学实践已有多年。例如呼吸冥想:“有的同学在考试前,或者特别紧张的时候,他的呼吸是很快、很浅的,这个时候,引导他做深长而缓慢的呼吸,能够为身体带来一个直观的改变。”镜像练习也是比较常见的治愈方式,“两人一组,但不是简单模仿对方的动作,而是去感受对方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全身心地共情,捕捉对方的内心需求,然后给予反馈。”她说。
“我印象非常深刻,一些大一新生刚来到学校,对环境比较陌生,同学之间也不太熟悉,就会封闭自己、隐藏自己。”刘珊珊回忆称,她会认真观察同学们在一节团体辅导课中的表情、动作,“他们刚走进教室的时候,表情比较僵硬、眼神是闪躲的,辅导结束之后,眼神是可以直视对方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扬,面部表情和开始上课时有很大反差。”
张强告诉记者,治疗师会根据不同的来访对象,通过前期的评估,制订个性化的动作方案,来进行科学干预和治疗。“在安全的环境中,引导来访者通过肢体表达,实现情绪上的疏通、疏导,以及应急创伤的修复和成长。”他说。
作者: 编辑:邹俊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