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张梦霞 文/摄
午间,东湖风景区的船工陈程从陶公洞返回码头。快靠岸时,他利索地协调手脚,将船在水面划出一个优雅的圆形轨迹,顺利将船头调转180度。
刚送走船内的游客,又有几位满脸好奇的新游客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踏了进来。陈程热情地招呼了两声,几下划动后,船如一支离弦的箭再次冲出码头。
这是陈程每日的工作状态,驰骋水面、往来接客,他早已习惯。即便到了最炎热的午间,有不少船工靠岸小憩时,他也坚持忙碌在工作的第一线,不知疲倦。短短半天,已经接待了好几拨放春假的杭州学生。
犹记去年“五一”,陈程还是试用期新手在码头岸边维护秩序,仅过了一年,他已经成长为船队的重要力量。“东湖景区热度越来越高,这个‘五一’假期,景区的总客流量比去年只多不少,是最需要运力的时候。在船上过‘五一’,也是难忘的体验。”他笑着说。
在景区的这批新船工里,陈程划船的累计趟数最多。节假日期间,最高的一天划了55趟,只记得黑压压的队伍从码头一路延伸到水杉林,无形中催促着自己快“船”加鞭。
问起为何他比别人划得快,陈程表示一来自己身体素质好,平常休息日喜欢户外运动,练就了强健的四肢。二来从小跟着爷爷捕鱼,划船的架势学得不错,上手更容易。当然,他本身也喜欢与水打交道,习惯在桨与水的互动中感受自然的灵性。“划船的速度与技巧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每天比别人多划几趟,日积月累,各方面都提升得更快。现在和老船工比,我还有不小的差距,还得继续修炼。”他说。
在许多游客眼里,船工自由而逍遥,但却不知其中风吹日晒的艰辛。陈程印象最深的是去年七八月份,那是记忆中炎热期最漫长的一个夏天。即使船尾搭起了篷伞,阳光仍从湖面反射钻进伞内,形成滚滚热浪,在脸与胳膊上留下一道道晒痕。“那时的乌篷表面,温度高达70多摄氏度,打一个鸡蛋马上就熟了。”他笑着回忆,为了不让专程来坐船的游客失望,自己仍打起十二分精神,一边划船一边与高温战斗。
“和五湖四海的游客聊天充满乐趣。讲解景点时,不能用机械化的背书模式,而是顺着游客的提问,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导他们。情绪价值也很重要,要像朋友一样互动,多推介绍兴的美食特产、名人故居,让游客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水乡之旅。”
工作中的认真负责,与面对艰辛时积极乐观的态度,让陈程在新船工中脱颖而出,成为“标兵”船工。
前几天董宇辉来东湖坐船,景区的关注度又飙升了一波。这个“五一”,预计客流量相比去年只增不减。为了打好“五一”攻坚战,景区已提前有了预案,如调整、优化船的行驶线路,避免“堵船”现象等。陈程也早早作好准备,船舱内,水杯、小风扇、面罩……一应俱全。这些小物品将在高强度的户外作业中发挥“及时雨”的作用。除了景区本身的讲解,他还特地搜索了小红书上关于绍兴游的各种攻略。“现在很多年轻人都通过社交媒体做攻略,我也提前了解一下,免得游客问起绍兴的新活动、新项目,一问三不知。”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