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绍兴博物馆国家文物保护资金项目——“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文物数字化让绍兴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商周时期的印纹陶、原始瓷,到汉唐时期的越窑青釉瓷,再到明清时期的书画作品,绍兴博物馆馆藏丰富,现有藏品3.7万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674件(套),它们是绍兴文化名城深厚历史底蕴的见证。本次项目精选馆内的代表性文物,进行了文物数字化采集与制作。目前已完成馆藏127件(套)平面类文物的二维数字化,实现了324件(套)器物类文物的三维数字化,为文物建立了具象化的数字档案。
“文物拥有百年甚至千年历史,独一无二,不可多得。过去,博物馆采用了各种先进的保存技术保护文物,但随着时间流逝,文物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受损。此前,我们已经尝试开展了一些文物数字化工作,但文物数字化覆盖不够全面,深度不够。以项目形式推动馆藏重点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永久留存文物细节信息,是当务之急。”绍兴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
项目形成的这些数字化资源,包括存档级、研究级、展示级二维影像成果和精细三维模型,完整地采集和记录了文物的空间信息和纹理信息。“先按操作规范现场采集文物信息,再根据采集数据完成三维模型合成和二维数据拼接,还要针对色差、纹理拼缝、清晰度等多个关键指标展开多轮严格且细致的质检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反复修改与优化。”该负责人说,除了数字资源的形成,项目还对各项数字化成果进行统一存储、管理、共享。通过全息展示系统,能让数字化的文物活起来,打破时空限制展示在众人面前;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馆内空间资源有限的问题。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