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嵊州市
全面推行非现场监管模式
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减压赋能
绍兴嵊州市聚焦企业反应强烈的多头重复低效检查问题,以全省公安行政监管现代化试点为契机,在贯通应用“大综合一体化”平台上先行闯路,创推以远程监管、信用激励、主体自治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模式,推动监管“无事不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减压赋能。做法获评2024年中国第六届信用优秀案例、省营商环境“微改革”案例。
1.构筑三维基座,融合打通“业务管网”
一是“一中心”统筹。成立市级数智监管云中心,公安、司法、综合执法等部门实体入驻,归口管理、统筹实施行政检查任务,任务统筹率达56.3%。
二是“一本账”统管。梳理形成《涉企行政监管“一本账”》,涵盖跨部门“一件事”监管事项330项以及企业自查、网络巡查、AI预警等7种“不到场”监管事项158项。
三是“一平台”统建。研发“云安企”远程监管平台,融接智慧工地、阳光厨房等7个部门监管系统,融汇企业内外视频监控、物联感知等6类1.5万条基础数据,搭建贯通中心、部门、站所、企业的“唯一”任务通道。
2.创新三类模式,数智赋力“无感监管”
一是视频检查。梳理单位持证经营等65项远程视频检查事项,按需发起远程视频查检,企业全程隔空响应,实现不到场监管,企业实地检查频次同比下降38.5%。
二是云眼探查。引入AI视图识别等技术,搭建违规操作等12种重点场景预警算法,开通“企业+推送”“部门+交办”预警流转双通道,快速落查风险点43处。
三是低空巡查。在两个企业社区试点建立自动化无人机巢,对重点企业关键点位定时定点巡检,实时捕捉问题隐患,巡查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40%以上。
3.贯通三大环节,信用辅助“灵巧作业”
一是以风险确定分类基础。从监管对象行业属性、风险源等维度评估生产安全风险,划分如涉枪爆毒等重点企业2178家,如商务零售等一般企业1.5万余家,并标注四级风险系数。
二是以信用调节分级结果。构建涵盖征信等级、风险管理等三十维度信用评价体系,叠加风险系数开展“风险+信用”建模分析,量化生成1.8万家企业“信用健康指数”,形成重点企业“四色”、一般企业“五星”评级结果。
三是以差异提增监管效率。对重点企业在保证重点检查、频次不减的基础上,梯次强化红、橙两色企业监管力度;对一般五星企业实行“自主查”,四星企业“远程查”,三星企业“随机查”,两星企业“专项查”,一星企业“挂牌查”,激励引导企业合法规范经营。
4.强化三轮驱动,多元激发“主体活力”
一是盘活自治力量。明确企业安全员“五勤五善五快”岗位标准,固化日常巡查、法治审查等16项工作职责;组建“企帮帮”顾问团,下沉指导企业规范化建设421家,涉企安全隐患同比下降36.2%。
二是压实自治责任。打造“AI”服务专员,实现企业自查表单智能生成、自查反馈智能审核、远程求助智能应答等功能,督帮企业常态自查自纠,自查发现问题数同比上升48.9%,有效整改率达100%。
三是打造自治样板。开展“剡企文明号”创建活动,出台涵盖风险管理、信用经营等5方面27项具体标准的创建规范,累计培育样板企业12家,组织互学互鉴观摩交流活动32场次,以“头雁作用”激发“群雁效应”。
(内容来源:浙里改)
作者: 编辑:邹俊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