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爷故里,风情安昌”。安昌古镇位于绍兴市,始建于北宋时期,后因战乱,多次焚毁,重建于明清时期。现存老街开市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1.2平方公里的古镇区保护完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CCTV中国魅力名镇、浙东著名的水乡古镇,有着中国师爷文化之乡的称号。
唐朝之前,安昌又名“长乐”。追溯本源,安昌地名的由来,与历史上的一场战役有关,即钱镠平董昌之乱。
据《旧唐书》和《新五代史》记载,唐僖宗乾符二年(875),钱镠被董昌招收为偏将,后来因为战功显赫,被升为都指挥使。
中和二年(882),钱镠领命讨伐并灭掉了越州观察使刘汉宏,将仓库内的粮食财物分给立功将领和越州穷困百姓,深得军民爱戴。董昌作为钱镠的上司,带领手下驻军越州,并被朝廷升为浙东节度使。但董昌仍不满足于已有的地位,又是想尽各种办法来讨好朝廷,希望得到皇上的赏识。
光启三年(887),董昌升为越州观察使,并被封爵,手握兵部大权。此时,他的狼子野心便逐渐暴露出来。乾宁二年(895),董昌在越州称帝,国号“大越罗平”,改元顺天,想要谋反。钱镠作为董昌的左膀右臂,董昌便写信将一切告诉了钱镠,但董昌低估了钱镠对朝廷的忠心,钱镠不但没有帮助董昌,还反过来将董昌想要谋反的事告诉了朝廷。皇帝知道后大怒,下诏革去了董昌官爵,封钱镠为彭城郡王、浙东东道招讨使,并派他去讨伐董昌。
对于钱镠来说,董昌于他有知遇之恩,若非当年董昌的提携,他钱镠也不会有今日的成就。再好的“千里马”,没有“伯乐”,命运大概也只会被埋没。再者说,他钱镠虽是为大义,但难保日后不会被他人戳脊梁骨。可朝廷的命令又违抗不得!正可谓是进退两难啊!
钱镠自己呢,也自是不希望与董昌兵刃相见,便想了个法子,他点兵三万去了越州迎恩门,又派遣门客沈滂带着自己的意思去见董昌,向他分析叛乱的利弊,希望他能改过,不要执迷不悟。
董昌自是没料到钱镠居然会背叛自己,还如此兵贵神速。他见如今钱镠兵临城下,自己已失机会,便用钱财百万行贿钱镠的军队,答应会去向朝廷请罪。钱镠见董昌已经悔过,自己此行的目的也可算是结束了,便收兵回去了。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九五之尊的诱惑,董昌想放弃也难。他贼心不死,秘密派人联系淮南节度使杨行密,与其串通,想要攻打钱镠的苏州。但不料事迹败露,被钱镠知晓。知遇之恩已报,钱镠也再无“恩情的包袱”。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钱镠和董昌,必有一战。
乾宁三年五月,钱镠的军队在越州生擒董昌。董昌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不可逆转,叛乱之罪也难逃一死,便在押解途中投水自尽了。
钱镠平定了此次叛乱,为百姓换来了平定安康的生活,便将“长乐”改名为“安昌”,既有“平定董昌之乱,安定东南”之意,祈愿地方安宁,百姓安康。
古镇沿河而建,东起高桥,西至青墩桥,街河相依,南岸是民居,北岸是商市,街面由绍兴当地的青石铺成,两岸之间有古桥相连。每座古桥各有特色,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桥十七桥”的美誉。其中福禄、万安、如意三座桥最为著名,桥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期盼,古镇人家女儿出嫁时,这寓意吉祥如意的三座桥,全都要走过。
2000年开始,安昌古镇每年都要举行腊月风情节。逛古镇,游古街,文艺活动丰富多彩,民间绝活和老手艺,彰显着古老水乡的民俗风情。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