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榜样引领 逐光前行|张琳:勤耕越苑,守艺传心绽芳华

2025-04-29 10:24

来源:

编者按:  

2025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为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斗力量,在此之际,我们推出“百年工运路 奋进新征程——全国劳模风采录”专栏,通过讲述6位全国劳动模范和2位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奋斗故事,引导广大职工深刻理解“劳动创造幸福”的价值内涵,激发建功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在千年古城绍兴的文化血脉中,越剧艺术犹如一枚深刻的文化印记,串起历史与当代的情感共鸣。一支支腔调浓烈的曲目,道尽这座江南水乡最纯正的风骨。

在绍兴小百花越剧团中,有这样一位歌者,她扮相清丽,唱腔独居神韵,跌宕有致,将角色演绎得浑然天成,赢得满堂喝彩。她用满腔热忱、精湛表演和观众同频共振,为越剧艺术的薪火相传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

她就是国家一级演员,绍兴市柯桥区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副主任张琳。

水乡戏韵育芳华

从嵊州女孩到舞台名角

剡溪悠悠,越音袅袅。张琳出生在越剧之乡绍兴嵊州。百年过去,越剧依然无处不在,下至垂髫,上至银发,嵊州人人都能哼上几句。“我的父母尤喜欢越剧,在他们的耳濡目染下,我从小就喜欢清丽婉转的越剧。”张琳笑着说。10岁那年她如愿考进了绍兴县艺术学校,从此开始了不平凡的越剧生涯。

“从小无论是龙套还是主角,我都是全力以赴。”张琳说,正是珍惜每一次排练、登台的机会,不断打磨、钻研自己的技术,这朵越剧“金花”终得绽放。

2008年《一钱太守》首演,该剧不仅是张琳首度担任主演的原创大戏,更成为她艺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凭借对刘宠这一角色的精彩演绎,她一举斩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两项殊荣,实现了艺术成就的突破性飞跃。

越剧多以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见长,而刚正不阿的太守刘宠显然不在戏曲表演的舒适圈。张琳坦言,这一路演绎并非一帆风顺:“最大的困难就是难以找到接通人物内心世界的通道,从内心到外在的形体,都距离人物很远。”

十七年来,张琳反复对《一钱太守》中的表演仔细揣摩,并实现了几次质的飞跃。为了贴近角色,她研读史料、观摩影视作品,甚至打破限制,京剧的形体与指法、话剧的内心独白、昆曲的水袖……皆为她所用。终令千年清官跃然台上。

文以载道,艺以修身。十七年台上台下,张琳对刘宠认知跨越时间的风雨,他令人敬佩的清廉和为人处世的执着纯粹也深深影响着张琳。“每当我最后站在舞台上,把一文钱投到西小江时,我的内心非常的纯净,感受到刘宠的内心始终在净化我的心灵。”张琳感慨,“我想,唱戏、做人都应该守住初心,保持纯粹。”

“传戏如传灯,守艺即守心。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演戏。”这是张琳恪守的信条,也是她三十五年从艺之路的真实写照。

扎根基层,传承薪火

以“劳模精神”坚守舞台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常年深入基层,每年演出超百场。不管酷暑三夏还是数九寒冬,不管舞台有多僻壤,看着台下满满当当的观众,张琳的演出都不惜力气、不打折扣。她说:“老百姓爱看戏,我们爱唱戏。那一刻我们情感想通,这种双向奔赴具有极大情绪价值,心里暖暖的。”

一次演出时结石急性发作,张琳依然挺直腰杆,绝不辜负观众期待。“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演好戏是我的职责和义务。”张琳说,让观众看得尽兴、听得入迷,用心演绎,才能不负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据悉,张琳积极参与“名家名品下基层”“迎春送戏进古镇”等主题活动,为群众输送戏曲文化大餐。

在当下,当传统越剧遇上新时代快速发展、多元化审美,这门经典艺术也面临传统与当代、经典与创新的多重挑战。近年来,“非遗热”让越剧焕发新生,张琳欣喜于年轻观众的大量回归,但也深知传承、发扬的责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越剧艺术何以长青,离不开前辈艺术家的开拓,更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发掘。

张琳除了打磨更多优秀剧本、精进技术,还紧抓培养优秀青年演员,“只要她们肯学,我都会倾囊相授。”举办越剧教学班和越剧讲座,走进校园推广戏曲,随团赴海外演出,让越剧之美跨越国界,注重在更广阔的平台上为越剧发声——张琳在传承推广越剧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道路上,勤耕不辍。

“坚守本体、注重创新,希望能为大家创排出更多正能量满满,既叫座又叫好的优秀作品。”张琳说。

从嵊州小镇到国际舞台,从舞台新秀到越剧名家,张琳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对越剧的热爱。她不仅是技艺高超的表演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在越剧的百年长河中,她正以“劳模精神”书写属于自己的华彩篇章。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张艺涵 周琦玮 编辑:尉立丹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