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夏|绍兴书法家陈文龙作品↑
立夏三候
一候蝼蝈鸣 | 蝼蛄是一种夜行性的小虫,栖息于土壤之中。立夏之初,它们纷纷破土而出,发出鸣叫声,这是夏天的第一声呼唤,宣告夏天的到来。与此同时,蛙类动物也开始在田野和池塘边活跃起来,忙于觅食和繁殖。
二候蚯蚓出 | 蚯蚓,又称地龙,是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它们在土壤中穿行,有助于土壤的疏松和肥沃。立夏时节,雨水丰盈,空气潮湿,蚯蚓开始从土中钻出,翻动土地,为接下来的农作物生长准备了优质的土壤条件。
三候王瓜生 | 王瓜,亦称土瓜。随着立夏时节的到来,王瓜的藤蔓开始迅速蔓延,快速攀爬,为盛夏时节的果实成熟做准备。在古代,王瓜不仅被用作药材,也是人们餐桌上的食物,人们会在这一时期采摘王瓜,以备将来之需。
吃豆 | 每逢立夏时节,豌豆和蚕豆便成熟了,正是尝鲜的好时机。将豌豆荚连同外壳一起,蚕豆则剥去外壳,放入锅中煮至八成熟。此时,撒上少许盐,待豆香四溢,盛入碗中,用手抓着食用,又鲜又嫩,就像把春天吃进了肚里。
食唿哨笋 | 到了立夏,笋季已接近尾声,这时的竹笋,只有筷子长短拇指粗细,人们就会把这种叫做“唿哨笋”的小笋折下来,放到明火已经熄灭的稻草灰中煨熟,让孩子们剥着吃,寓意着竹笋的坚韧挺拔,小孩食用后能够增强脚力。
称重 | “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古人在这天会轮流称体重,看秤人大声报数并添上吉祥话。比如秤老人,会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此举意在提醒人们注意身体,体重增,称“发福”,减则谓“消肉”。
立夏起居 | 立夏后,昼长夜短,自然界阳气渐长、阴气渐弱,人们要顺应气候,每天晚上睡觉可稍晚些,以顺应阴气的不足,早上应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午餐后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即使不睡觉,闭目养神也有益身心。
立夏运动 | 立夏以后,特别是在炎热的气候下,要减少运动量。应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并在运动后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活动强度以不感到疲惫为宜,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以减少心脏负荷。
立夏饮食 | 夏时心火当令,苦味食物会助心气而抑肺气,因此不建议夏季多吃,以免心火过旺损伤肺气。肺气虚的人可以多食辛,生姜为辛味之一,尤宜夏季食用。此外,立夏时节切忌过早过量食用生冷,尽量温食,有利于脾之运化。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徐静怡 冯古川 见习记者 黄晨珂 编辑: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