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为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斗力量,在此之际,我们推出“百年工运路 奋进新征程——全国劳模风采录”专栏,通过讲述6位全国劳动模范和2位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奋斗故事,引导广大职工深刻理解“劳动创造幸福”的价值内涵,激发建功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在制造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技术迭代日新月异,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一个人在单一领域坚守十余年?又是什么样的力量,能让平凡岗位绽放出璀璨的创新光芒?
刘利斌,浙江万丰摩轮有限公司智慧工厂金工车间主管工程师、高级技师,用自己的经历向我们揭示了答案。
深耕十三载
从技术骨干到创新先锋
“技术升级恰似逆水行舟,唯有持续自我加压,才能与行业发展的步伐同步。”刘利斌,一位在摩托车铝合金轮毂机加工行业深耕13年的工程师,深刻认识到在快速变革的制造业时代,停滞不前即等同于落后。他利用业余时间深入钻研最新的技术文献,不断挑战自我,致力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刘利斌坚信,唯有不断精进个人的专业技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他不仅自己勤奋学习,还经常鼓励同事们共同进步,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车间的“技术骨干”到行业的“创新标杆”,他用十三年如一日的坚守,完成了从技术实践者到行业引领者的蜕变。
匠心破难题
以技术革新赋能行业发展
刘利斌的创新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将“不可能”转化为“必然成功”。他提到:“在长期的工作中,我注意到一种齿套带制动圈产品的加工工艺存在缺陷,若沿用传统方法,设备的使用效率会大幅降低。”2017年,在刘利斌及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的研发,成功推出一种膨胀芯座,“这种芯座不仅满足了产品的形位公差要求,还有效节约了人力成本。”他补充道,“使用这种芯座生产的产品已经应用于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
为了解决现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刘利斌成立了一个创新工作室,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编写了一份现场数控车工培训教程。以工作室为平台,他指导员工学习和提升操作技能,“创新不是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团队的共同进步。在带领团队的同时,团队也推动我不断前进。”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的态度,刘利斌培养了数十名一线技术骨干,并与团队一起完成了多项重点攻关项目。他们的创新成果在行业内具有示范作用,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
薪火传匠心
以团队共成长铸就创新未来
“创新不分大小,解决实际问题的劳动最有价值。”刘利斌用最朴实的话语表达着这一观点。正是这位在岗位上默默耕耘的工程师,解决了生产现场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培养了一个又一个优秀人才,“增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切实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立足岗位、比学赶超,成为改革发展的领头雁和排头兵,是我当前的使命。”他不仅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
刘利斌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因此,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多种先进的数控加工技术和编程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2019年取得数控车床技能等级高级技师(一级证书),并于2020年取得了工程师职称(中级)。
筑梦新征程
用技术热忱点燃创新引擎
展望未来,刘利斌打算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各种项目和工作中去,以此为企业带来更加丰富的创新成果和价值。希望在自己的带动和影响下,能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创新文化,让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实现更加辉煌的成就。
他坚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学习,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不败之地,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黄晨珂 邵正华 编辑:尉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