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撑 让更多样品变成产品

2025-04-28 10:32

来源:

近日,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与浙江华越芯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化产学研合作,完成高精度位置传感器样品制作及首批试生产。经试样验证后,该生产线将形成30亿线/月的稳定封装产能,为后续规模化量产提供有力支撑。

在该研究院微电子研究中心的实验室内,工程师谢燕团队正与华越芯装技术人员激烈讨论芯片散热方案。“通过仿真建模优化封装工艺,可为企业节省前期研发成本。”谢燕介绍,研究院依托仿真算法与工艺优化能力,与企业共建“技术研发+产线试制”平台,仅用一个月便完成高精度位置传感器样品试产。经测试,该生产线即将形成30亿线/月的稳定产能,为磁传感芯片规模化应用铺平道路。

“研究院的技术支持帮助我们解决了多个工艺难题,优化了产品的相关设计,应用可靠性得到提高。”华越芯装总经理黄迅驹对记者说,研究院每季度会选派工程师赴企业开展封装工艺、质量管控等培训,并编写针对性教材,助力企业自主创新。同时,企业产线反馈的实践问题,也为研究院科研方向提供“指南针”。

这种“双向奔赴”的合作模式在越城遍地开花。除和华越芯装展开合作之外,浙江大学研究院已经与20家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了7个联合实验室和研发平台。“目前研究院牵头成立了绍兴集成电路产业知识产权联盟,联合61家成员单位共同推进区域产业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副院长、微电子研究中心主任丁一表示。

在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领域,该研究院高长有院长团队成功攻克了医用超支化聚赖氨酸原材料合成技术,并在越城落地实现了产业化转化。截至目前,该研究院已在绍兴成功孵化(引进)23家科技企业,不断推进产业化进程。丁一说,他们也在不断探索建立人才共享机制,希望更多的高水平人才能够留在企业和研究院中,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目前,该研究院正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先进高分子材料等多个重点领域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通过“企业出题、研究院解题”和“研究院研发成果、企业承接转化”的双向联动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创新动力。

“未来,越城区科技局将进一步强化‘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的协同创新模式,重点支持联合实验室、中试基地等载体建设,推动更多‘实验室样品’转化为‘生产线产品’。”越城区科技局副局长周燕说。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