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别开生面的篆刻

2025-04-28 09:59

来源:

闲来无事,我整理家中书柜,偶然翻到一本《越中印象——绍兴篆刻五人展》的小册子。记忆中,这是十多年前孙小东送来的,他名列五人之中。

与小东相识,缘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时,鲍贤伦先生自杭返绍,我们得以相聚在一起。数小时的聚会时间里,小东沉默多于交谈,因此,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不善言辞,但朴实无华。再后来,小东走上了文博工作之路,与我成了同事。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竟恍如昨日。对于小东来说,事业与兴趣的高度一致,使得他在这段时间里心气相求、如鱼得水。他埋头于文物库房,每天游走于众多的明清书画、碑帖印谱、钟鼎彝器、砖瓦封泥、古陶镜泉之间。在与古人、古物的对话中,大大丰富了学识,开阔了眼界,有效地提升了专业素养,为其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东学习书法篆刻,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越地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浓厚的书法艺术氛围,加上家庭环境的熏陶,都在源头上给其提供了文化艺术的沃土和滋养。风华正茂之时,他更是有幸师从朱昆明先生学习书法篆刻。经过锲而不舍地学习,小东技艺大进:其作品入展全国篆刻艺术展、全国中青年书法展等,并屡获嘉奖。近年来,小东又拜当代篆刻名家韩天衡先生为师,虚心求教,获益良多。这促使他在篆刻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更加蹄疾步稳。

遍观小东印作:或沉雄粗放,或清新秀美,不拘一格,风格多样。在篆刻艺术的取径上,我以为,小东遵循着一条基本的准则——崇善守正、别开生面。其所作“青藤遗风”印,可谓浑穆醇厚,大气磅礴,方寸内透着很大的张力;“如意”印,则是铁线入篆,清新脱俗,幽雅别致;“佛像”肖形印,拙朴自然,简洁生动,古意盎然。凡此种种,我以为皆得益于小东对古代中国书画与篆刻艺术从理论到实践的理解和贯通,显示出他在传统经典与艺术创新之间的平衡能力。

小东治印,重视篆刻的文字功底。凭借得天独厚的工作环境,在眼观心得中所获取的文史知识,他在篆法上择取古陶、瓦当、钟鼎、汉砖、钱币等器物上的古文字中得来的精华,结合中国书画中阴阳相背、主客揖让等诸多艺术处理的方式,对入印篆文大胆而谨慎地作了大小、方圆、粗细、长短、曲直、繁简等改造性处理。他匠心独运,突出了印文的表现力和装饰性功能;有意识地冲破古人大小篆不能混杂一印的禁区,化小篆、钟鼎文、籀文为一体;将各体文字调兵遣将,大胆地进行创新与融合,打通远古印文与中古印文的气质,使印文的布局与线条自出机杼,透出自然清新、跌宕起伏的艺术趣味。

在刀法上,小东也大胆革新,使线条质感或雄浑厚重、或恣肆俊逸,强化了金石气息和视觉冲击力。粗壮处有拙朴峭拔之势,细微处有高柳垂荫之致。在处理雄强与幽美这对矛盾时,展现出小东面对复杂而微妙问题时所具有的应变能力,使作品的线质、线律、线形都经受住了人们的质疑和推敲。此外,小东治印注重边框的处理,常常将印边作为印面构成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按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将边框与印文内外呼应,印面处理得浑然一体。他得心应手地将逼边、破边、粘边都拿来成为他破板滞、生虚实、调轻重的重要手段。

当代著名画家李世南先生在看了孙小东的篆刻作品后,也是赞赏有加:“于平正中蕴奇思,深心千古,自出机杼,静穆淡泊中每见灵动,自成一格。”在我看来,以小东的天赋和勤奋,他若能一如既往地沉潜下去,以锲而不舍、勇猛精进的意志和毅力做事学艺,并如篆刻本体一样地刻而切实,假以时日,必能开创出一片书法篆刻的新天地。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