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细数吴越国在越遗迹

2025-04-25 14:54

来源:

吴越国是五代十国时期统治南方的一个重要政权,从公元907年钱镠受封吴越王开始,到公元978年钱俶纳土归宋,共历72年,传三世五王。吴越国开国君主钱镠(公元852—932年)在杭州、越州(今绍兴)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

吴越国在杭越留下的遗迹越来越受关注。笔者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利用吴越国在绍遗迹,打造特色文旅项目。



钱镠雕像。

A

越州是吴越国东府

钱镠,字具美,小名婆留,唐末杭州临安人。他出身贫苦,年少时挑私盐以为生计,好拳脚,善侠义,应募为兵。后历任镇海军节度使、镇江军节度使,五代时被封为吴越国国王。钱镠重农桑、兴水利、轻赋敛,勤于政事,关心民瘼,维护两浙安宁,为杭州后来成为“东南第一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吴越国奉行“保境安民、善事中国”政策,拥有相对亲民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发达的科技和多元的文化。越州属于其统治腹地,钱镠在建立和稳固政权的过程中确定基本策略,其中一项就是“立足杭、越,控制周边”。为此,他在越州设立大都督府,作为浙东地区的政治中心,同时仿唐制实行两都之制,在越州设吴越国东府,在杭州设吴越国西府,足见越州的特殊重要地位。

B

吴越国在越遗迹知多少

钱镠在越州留下的史迹和传说,主要有:

昌安门·昌安街。唐末,钱镠平董昌之乱,在越州北城门生擒董昌,后人遂将北城门称为“昌安门”,意为讨伐董昌,越州得以平安。又将与昌安门相连的一条路,称为“昌安街”。原昌安门遗址,现已建昌安立交桥。

拜王桥。位于越城区鲁迅西路南侧。宋《嘉泰会稽志》载:“拜王桥,在狮子街,旧传以为吴越武肃王平董昌,郡人拜谒于此,桥故以为名”。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重修,系南北跨向单孔五折边形石拱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阁。钱镠被封为越王后,于天祐元年(904)在越州卧龙山建立王宫,并以唐代越州刺史元稹“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诗意,兴建蓬莱阁,成为历代文人雅士登高揽胜、寄情抒怀、赋诗会友之所。



蓬莱阁。

西园。吴越国王宫很大,今府山西麓亦为其中一部分。西园由钱镠始建,为后宫游乐之地。钱镠之孙钱弘倧让位其弟,后迁居于此,益加整治,园圃之美,驰名吴越。

越王埠。钱镠经常往来杭越,坐船上下岸的地方,被称为越王埠。越王埠位于府河边,附近古有亭,名“轩亭”,该地段也叫“轩亭口”,从越王埠经轩亭口有一条街通往卧龙山王宫,这条街即现在的府横街。越王埠地名犹存。

日池和月池。据宋《嘉泰会稽志》载:“日月池在县东北一里,池二所,俗传钱武肃王所浚,王有目疾,故浚此二池云。”上世纪60年代,日池因拓建劳动路被改成井,加盖后与路浇平。月池在本世纪初建造绍兴电力大厦时被填,但“月池坊”路名仍存。

观音弄。钱镠崇尚佛教,修建多座寺院,在越州城内建有观音院,位置在今越城区人民中路,观音弄就是当年遗迹。

钱王祠。公元932年,钱镠驾崩。次年,嗣王钱元瓘建祠于越州,称钱王祠,又称钱王庙,为钱氏一族宗庙,这是浙江境内建造最早的一座钱王祠。现留有“钱王祠前”地名。



钱王祠前。

此外,上虞区小越,据说是钱镠发迹前贩挑私盐歇脚之地,后斩蟒蛇替民除害,又将小女儿嫁于此地。柯桥区齐贤,相传为钱镠当年屯兵攻灭董昌之地。钱镠亡故后,当地人建起城隍庙,将钱镠尊为城隍,香火延续千年。

C

“东府文化带”呼之欲出

吴越国是五代十国存续时间最久的一个政权,也是“承唐启宋”重要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地。钱镠作为吴越国的开创者,对越州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在越州的历史遗迹也成为绍兴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深入研究和保护传承。

笔者建议有关部门重视钱镠驻跸越州、行政治越等历史轨迹探究,仔细挖掘其“保境安民”的治国理念及对江南发展的贡献,可结合绍兴古城、海塘石堤、镜湖水利、浙东运河、羊山屯兵、越窑青瓷等资源,推出“钱镠平越州”文旅路线,打造吴越国“东府文化带”展示体系,并在中小学乡土教材中增加吴越国历史内容,弘扬钱氏家训家风,更好地把吴越文化保护好、利用好和传承好。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图片采撷自杭州文广旅游发布、绍兴旅游App等)



作者:通讯员 顾鹏程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