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绍兴市儿童福利院内暖意融融,一场以“童心筑梦·爱暖绍兴”为主题的关爱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党建+志愿”联盟签约仪式在此举行。由绍兴市卫生健康委、市第七人民医院牵头,联合市民政局、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市红十字会、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市儿童福利院等8家单位,共同签署《“党建+志愿”联盟合作协议》,标志着绍兴市首个聚焦困境儿童心理健康的跨部门协作平台正式落地。
困境儿童心理健康:一场需要全社会接力的“护心行动”
儿童心理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基石,但困境儿童因家庭变故、身体残疾等原因,更容易陷入心理困境。根据数据显示,绍兴地区现有困境儿童4000余名,其中,纳入儿童福利保障体系的困境儿童有2200余名。这些孩子之中超六成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或社交困难,如何为这些孩子织密心理健康“防护网”,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课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2025-2027年又是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我们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打破部门壁垒,整合政府、医疗、教育、公益等资源,探索可持续的服务模式。”绍兴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疾控局局长邵国利在致辞中表示。作为联盟牵头单位,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蒋新新介绍,联盟将构建“个性化服务+康复干预+家庭赋能”三位一体的支持体系,年内计划为100名困境儿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展50场专项服务活动,并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精准干预。
“三位一体”服务模式:让专业力量照亮成长之路
签约仪式现场,一份特殊的“服务清单”引发关注:制定“心晴档案”计划,通过数字化平台建立儿童心理健康数据库,预警高风险个案;组织艺术疗愈工坊,用音乐、绘画等非药物干预课程,帮助困境儿童释放情绪、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开设“家长成长”学院,每季度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沟通技巧培训,提升家庭心理支持能力;落实党员结对帮扶,超200名党员志愿者与困境儿童“一对一”长期陪伴,重点解决孤独、自卑等情绪问题。
“我曾以为自闭症孩子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通过绘画疗愈课程,我们看到了他笔下的星空。”市儿童福利院书记、院长余涛分享的案例,让在场人士动容。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精神科副主任曹世林表示:“我们不仅要治病,更要‘治心’。通过跨部门协作,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治”:党建赋能基层治理新实践
这一创新模式背后,是绍兴市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关爱“一老一小”的缩影。联盟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将志愿服务纳入基层党组织考核,建立季度联盟会议机制,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联动市红十字会设立专项基金,确保服务长效化。
“困境儿童关爱不是某个部门的‘独角戏’,而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参与的‘接力赛’。”绍兴市民政局党委委员、二级调研员徐月军强调。据悉,项目首批将覆盖越城区60%以上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未来计划推广至更多区县市,为全省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提供“绍兴样板”。
活动尾声,在儿童福利院的心理治疗室内,13岁的自闭症儿童小宇(化名)正专注地将沙盘中的玩偶摆成一座“城堡”,一旁的心理治疗师徐乐瑶轻声问道:“城堡里住着谁?”小宇沉默片刻,突然指着一个小人偶说:“这是爸爸,他在等我回家。”
联盟成立后,专业持证的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将组成专家团队,为困境儿童提供沙盘治疗、认知行为干预等个性化服务,帮助他们在“游戏”中重建对世界的信任。“我们的使命,就是要让这些困境儿童在爱与陪伴中健康成长。”市第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蒋新新说。此刻,窗外春光明媚,恰如这次联盟的承诺:以党建之光,照亮每一颗等待发芽的童心。
作者: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