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钛系催化剂已经开始按方案调整比例,请注意跟踪生产工况。”日前,在位于滨海新区斗门街道的浙江佳宝新纤维集团有限公司内,创新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正忙着开展新催化剂的反应实验。“这一新的催化剂比以前的更加环保,同时成本也将有显著下降。”公司纺丝工厂副厂长、王鑫差别化纤维生产技术研究创新工作室领头人王鑫告诉记者。
成立于2009年的浙江佳宝新纤维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先进的聚酯生产线,近年来更是不断加大技改投入,掌握着熔体直纺、超仿真纤维等差别化纤维及多系列FDY产品30余项核心专利,其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公司的“佳宝靓”牌涤纶丝为业内知名品牌,在轻量化吸湿速干、有机无机抗菌防霉、低温速染、防晒冰凉、蓄热保暖等性能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远销越南、巴基斯坦、埃及等10多个国家。
市场瞬息万变,抢抓新风口、契合新需求,是佳宝新纤维开拓创新的推动力。“2015年,箱包市场上,黑色原材料丝需求量猛增。”公司国内销售部副总监沈稼英告诉记者,但当时市面上的染色涤纶丝大多是通过切片纺工艺进行生产的,“这一工艺产量低、成本高,无法大规模推广”。
看准市场这一需求,佳宝新纤维果断出手。原本公司大规模采用的是熔体直纺技术,但这一工艺当时只能生产出白色的涤纶丝,如何在这一阶段进行染色,是首先要破解的难题。“当时我们想到了尝试在线注射的方式,在纤维生产的熔体输送段注入适合的色母粒,让其充分混合,均匀上色。”王鑫向记者解释道,但“需要怎样的色母粒”“在什么时候注入”“注入时需要满足怎样的压力、温度条件”等问题摆在了研发人员的面前。
王鑫告诉记者,为了一一破解这些难题,公司先后投入3100万元进行研发,并多次和色母粒厂家、设备研发厂家进行对接,不仅推动制定了熔体直纺工艺适用的色母粒标准,同时经过与设备厂家技术交流及内部调试,探索出最佳工艺组合,确保在线注射稳定运行,助剂分布均匀。“目前,公司15套在线注射装备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可生产多种功能性纤维产品,这些技术也在国内其他地方得到普及运用。”王鑫说。
“这些是我们的创新产品。”记者在公司的展厅看到,一排排外表看起来是貂毛、兔毛、羊卷绒等各色仿动物皮毛的面料整齐地挂着。“这其实用的都是我们公司生产的纤维制成的。”沈稼英说,公司正不断抢占差异化赛道,已实现对锦纶、腈纶等高分子材料的替代及动物皮毛的精仿,同时在碳中和背景下,加速向再生纤维等绿色材料领域布局。
成立于2021年的王鑫差别化纤维生产技术研究创新工作室,正是这些研发的核心抓手之一。该工作室从德国、日本引进40余台套的全套设备,拥有从聚合、纺丝到后加工的高效率先进生产线,并引进了一批具有高素质、高研发能力的科技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
2023年工作室负责的研发项目《基于废旧聚酯化学法循环再生的高感性聚酯纤维研发及产业化》入选绍兴市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攻关榜单。“目前正在积极投入环保生产设备,从原料端攻关,不断完善再生环保生态链。”王鑫告诉记者,此前公司是购入塑料瓶制成的切片原料,再进行工艺加工,如今工作室正在破解从塑料瓶直接纺丝的工艺技术。
不断提高技术和生产流程含“绿”量这件事,已成为佳宝新纤维的行动自觉。此前,为解决车间存在的烟气问题,公司还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环保无烟油剂,在生产过程中可让油烟排放减少90%以上,助力蓝天保卫战。
“小而美”“小而全”是佳宝新纤维近年来的产品发展路线,“未来我们将继续开拓功能纤维的差异化市场,逐步提升产品附加值,秉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专注于化纤领域的发展,以更优质的产品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浙江佳宝新纤维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滨海潮声)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赵婧赟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