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立江,男,1978年2月出生于浙江绍兴,目前任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会长、人民文旅智库研学旅行研究中心主任、中研旅(北京)信息科技研究院秘书长、北京大学(专攻北大课题组)专家组成员、"中版一智云"语文教学指导云平台顾问、西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乡村CEO培养计划导师、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策划运营顾问、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副会长、浙江省农创客联合会乡村运营专委会副主任、绍兴市文化传媒产业协会会长、浙江立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一位乡村运营师,劳立江深知艺术对于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在乡村运营实践中,他带领团队积极探索“立尚乡筑运营服务综合体”实践,以艺术的力量激发乡村的活力。目前,团队已深入绍兴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杭州建德四地九个村落,规划打造了“陆游的乡村世界”、“花满棠棣”、“宋韵花村”、“梅好东村”、“穿越战火年代”、“稻花香里忆童年”、“行走在青瓷的故乡”、“家味航川”八个特色艺术乡建点位,以串珠成链、以点带面、扩线成片之势打造浙东艺术乡村共富产业集群,成为了推动区域共富先行的重要力量。
劳立江认为,立足新时代,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必须把公共文化供给与乡土文化传承结合起来。因此,在设计打造乡村艺术项目的过程中,他的团队更重视挖掘乡村艺术文化资源并促进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他总结出了艺术活化乡村的三大途径,分别是乡村艺术场景设计、乡村文艺活动开展、乡村艺术课程打造。
乡村艺术场景设计——用艺术唤醒闲置资源
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劳立江的艺术设计团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旗下运营乡村开展了建筑装修、空间打造、景观提升等艺术设计。位于上虞区上浦镇大善小坞的青阳陶瓷工坊、瓷宫等特色艺术建筑升级改造就是团队的手笔,建筑本体是村内闲置房屋,改造后白墙黛瓦的江南特色建筑、瓷文化与莲文化相结合的乡村标识系统,无一不展现出大善小坞的乡村文化与环境特色。位于柯桥区王坛镇东村的香雪梅海艺术馆则是现代与传统完美融合的体现,在经过场景设计后,建筑及周边场景与香雪梅海景区这一优厚的自然景观资源相映成趣,成为热闹非凡的“网红打卡点”,香雪梅海艺术馆以文艺形式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故事、以精品佳作宣传美丽乡村,家门口看艺术展,成了东村村民的新日常。同时,劳立江团队筑巢引凤,积极开展“艺术家驻村”行动,中国国礼艺术大师乔春来、王坛乡贤书画大家蒋雪平、柯桥小百花艺术中心梅花奖得主吴凤花、祝温乡贤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画院副院长桑火尧等知名艺术家都受邀在劳立江团队所运营的乡村入驻,给乡村带来了巨大变化。
乡村文艺活动开展——用艺术推动文化旅游
为推介旗下乡村文旅资源,促进乡村文旅品牌传播,劳立江团队整合总结了旗下乡村的自然与文化优势,打造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文旅节会,并将艺术元素融入节会,吸引游客参与。每年7月大善小坞的“瓷源‘莲’文化节”,通过青瓷艺术与美好荷乡自然风景的完美结合,每天都能吸引上万游客参观;每年2月王坛东村的“‘香约梅海’文化旅游节”,更是将梅乡风情与非遗越剧、书画艺术呈现于游客面前,2024年节会期间,5万多人汇聚在东村艺术馆内喝咖啡、看展览;每年11月的坝头山的“陆游文化节”,将美丽乡村用诗词之美的笔墨皴染,游客在艺术体验的同时,也能够感受陆游爱国之情的熏陶……劳立江团队通过文旅节会中的艺术体验,实现了乡村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目的,让游客从艺术的角度感受乡村之美,同时为乡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当艺术的风刮过乡村,这里的山水有了更美丽、更美好、更富裕的样貌。
乡村艺术课程打造——用艺术赋能同频共振
劳立江团队运营下的乡村日常艺术课程也在稳步深入,大善小坞陶瓷艺术课堂、放翁书画课堂、香雪梅海插花课堂、棠棣扎染艺术课堂等特色课程已在各个乡村常态化开展。其中,花满棠的艺术特色课程——“寻兰之旅”获评绍兴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优质课程”。劳立江团队通过艺术课程设置,助力运营各乡村建起了便捷高效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同时,乡村艺术课堂在传播文化艺术之美、营建全民艺术氛围、提高村民艺术修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效带领村民与游客发现、感受、传递、创造乡村之美,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 编辑:张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