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退伍老兵张亮宗,嵊州市剡湖街道沙园村的村民就竖起大拇指。在农民学文化、学技术的时代,他个人出资创建嵊州市首个农民书屋、首个抗战纪念馆,首个省级乡村振兴茶文化博物馆;在走近乡村,文化惠民的时代,他拍摄的《齐聚故乡》500人的全家福,在全国网站头条霸屏,让绍兴市的首张航拍照片,以点击量超过12亿,进入国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作为老本行的记者,经过他14年不间断报道,编剧而成的首台新时期越剧新戏《核桃树之恋》,在全国巡演并获得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浙江新闻奖一等奖。
张亮宗出生于1974年,1995年12月从东海舰队某部退役。4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比别人多了一分从容、一股韧劲,军人的拼搏精神也深深融进了他的骨血里。此后的20多年间,他外出经营过嵊州小笼包,打过工,当过村干部,最终,凭着自身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他顺利成为绍兴日报社的记者,也成为一名乡村文化的专门人才。
“口袋富起来的农民,要有文化自信,用文化引领,振兴乡村。”这是张亮宗开始他文化事业时说的一句话。在一线采访中,他发现农村文化生活十分缺乏,就像他老家这个绍兴市革命老区村——沙园村里,10多年来没举行过一次文化活动,数十年没有演出一场越剧,群众大把的空闲时间不知如何打发。
为此,张亮宗决定为村民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当兵回来没几年,张亮宗就自己出钱创办了村里首个农民书屋,供村民和外来民工免费借阅。书屋成了平台,开启了农民学文化的通道。在随后的几年里,农民书屋、农家书屋如雨后春笋,遍布嵊州市的乡村。
2013年起,张亮宗通过自筹资金,在沙园村组建以舞龙舞狮为主的新农村文化团队,出资为乡亲们创办了嵊州市盈龙文化传媒中心,通过每年举办国庆文化节、端午荷灯节、吊吊茶节等民俗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在每年的国庆文化节期间,他都会举办个人摄影展,让回村的乡贤、游客看到家乡的新变化,并请来越剧团表演,组织志愿者为全村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制作嵊州小笼包。
一次,长年在外的村民张军轩与他聊起年年创办国庆文化节的意义时,张军轩说:“办这样的文化活动,吃力不讨好。”张亮宗就从手机里翻出一张照片对张军轩说:“你看看这张照片。”照片上,志愿者正在给张军轩80岁多岁的老妈喂小笼包吃,而背景是村民最喜欢的越剧表演。张亮宗说:“你们都去外面打工了,在家乡有人主动关心你们的父母,这对每位在外打工的游子,是一种欣慰,对每一个受到关爱的老人是一种幸福。”短短几句话,说得对方哑口无言。
为了发动更多群众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张亮宗自当教练,确定每周六为舞龙舞狮训练日,“这是8字舞龙,大家要发扬舞龙队的团结协作精神……这是龙脱衣,大家动作要协调。”每次练习,张亮宗除了当教练外,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给队友烧水,做点心。如今,当地开业庆祝、公益活动,都少不了沙园舞龙队的身影,2018年还上了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2012年以来,沙园村共获得40多块各种奖牌,张亮宗带领的文化团队就获得了30多块,他传承和发掘的端午荷灯文化、古驿道文化、舞龙文化、铁棉花等8个文化项目还成为嵊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项目。
沙园村有一座小祠堂,始建于1863年,抗日战争时期曾是该村先贤张仲愚支持岩头部队和新四军的重要活动场所,因年久失修,几近坍塌。由于村里集体收入低,一直没有得到修缮。2018年5月,小祠堂已经严重坍塌。张亮宗坐不住了,他与村里约定,自己出钱带头修缮小祠堂。为慎重起见,张亮宗还与村里签订了修缮与管理合同,计划把这个破旧的小祠堂,修缮后布展成为抗战纪念馆,作为村里“五星3A”建设的一场大会战。
合同就是军令,为自加压力,他喊出了不欠修缮人员一分工资的口号。为此,他四处奔走筹措资金,甚至变卖了自家在市区的一套商品房。工程开始后,他一有时间就泡在工地上,给泥瓦工、木工当帮手。
“一开始我怕他吃力不讨好,但他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跟当年在部队一样。后来我慢慢受他影响,开始帮着一起干,我们还带动了一批军属、退伍军人参与到修缮中来。”张亮宗的妻子说,丈夫给村里办事花钱从不含糊,自己生活却非常节俭,“为了多省出一些工程款,他把烟都戒了。给他买一双几百元的鞋,他也舍不得,常常穿十多元的布鞋,说是穿惯了。
张亮宗的搭档吕春辉在采访中说:“他就是村里的一团火,平时经常为群众拍照片、做宣传,从中也看到自己村与别村的差距。作为一名党员,他雷厉风行,说干就干,从不因为缺钱发愁,他只把事情分作要干的事和必须干好的事。”
“从1942年到1945年,在中共嵊新县委(当时嵊县、新昌地区设立了嵊新县委)最困难的时候,画图乡乡长张仲愚,带动沙园村民支持抗日,沙园村有22名青年参加新四军的抗日游击队,很多老一辈人,都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小祠堂变成抗日战争纪念馆后,张亮宗也化身义务讲解员,向参观的游客讲述家乡的红色故事。日前该纪念馆已经成为嵊州市委组织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场馆,仅2019年就接待游客10余万人,而且每年参观的游客不少于5万人次。
2021年,“浙文惠享”系列省级民生实事创建中,张亮宗把自己收藏的2600余个古茶具拿出来,把经过专家鉴定的400多个民清以前的茶具,布展成为当地首个茶文化博物馆,成功获得省级乡村振兴博物馆的验收,对市民公益开放。
在嵊州市退伍军人事迹馆里,有专门介绍退伍军人张亮宗创业富民的一个展区。展板上是这样写的:张亮宗不忘初心,努力学习,利用自己的综合业务知识,潜心服务社会,致力家乡振兴,服务新农村建设。在他的带领下,创建了嵊州抗战纪念馆,挖掘家乡的抗战文化和红色基因,振兴了乡村经济。
张亮宗热心公益不仅在嵊州出名,2017年其发起组织的“拥军优属、情暖军嫂”公益活动,为绍兴市一位维和部队的军嫂生孩子住院医药费买单,此事经过维和部队申报感动联合国,获得联合国派驻非洲刚果(金)司令马丁斯费罗中将签发的1790号特别嘉奖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部派员上门为其颁发和平使命奖章,《中国国防报》连续两次在头版报道其事迹。后来,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军人及军队相关人员医疗待遇保障暂行规定》从2022年1月1日起,军人配偶免费医疗!军嫂和家属享受医保同等待遇。
多年来,张亮宗多次参加全国重大突发自然灾害的救援,江西大洪灾、河南郑州洪灾,温岭槽罐车大爆炸的救援都有他的身影,他把难得的镜头拍摄下来,结集,办展,启示人们远离灾害,为此,他获得了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全国优秀志愿者。
这些年来,各级政府的关心下,他与他的团队获得许多殊荣。他带领舞龙队和沙园村志愿消防队双重身份的团队,连续多年得绍兴市消防力量建设先进集体,先后获得绍兴市消防技能比武第一名,浙江省消防总队先进集体总计25项。其个人获得绍兴市技术能手,连续三次获得绍兴市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2019年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授予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先后获得文化部新农委授予的全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先进个人和文化扶贫先进个人,在新闻摄影上先后获得15次浙江新闻奖,多件优秀摄影作品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刊发并在全国获奖。
他还把革命教育的图片作品编辑成册,出版发行《嵊州抗战70周年纪实图片集》,被绍兴和省图书馆收藏。把对中国剡溪流域陶器茶具的研究,撰写《中国剡溪流域陶器茶文化的研究与探源》在国家级论文杂志发表。
张亮宗心里有一盘艺术乡建设的“红色棋谱”,把沙园村这个革命老区村作为试点,利用好红色资源和民俗文化,用文化演出、图片策展,乡村节日的舞龙、舞狮、非遗展示等多种民俗活动,传承与服务社会,再采用文化叠加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成为乡村文化的推动人,用文化的力量推进乡村振兴。
作者: 编辑:张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