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绍兴这方钟灵毓秀之地,越窑青瓷,宛如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穿越千载春秋,依旧华光熠熠。而在平水若耶溪畔,有一对父女,在共同续写越窑青瓷的传承故事。
父亲:绍兴市越窑青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任和成
女儿:手艺人任玙欣
父:这个叫揉羊头,样子就跟一个羊的头差不多。因为揉泥的话,要把这个胎体里面的气体排干净,要把这个泥的整个结构揉均匀。开膛要找到中心点,两个手指往下压。
女:对啊这中心点不好找。
父:你正了这个手插下去,很容易就下去了。
女:那其实找中心点还是靠手感。
父:那肯定要靠手感了。其实我们来说要跟泥土交朋友,你要跟它处好关系;所以说你跟它关系处好了,它就听你的;如果你没有把握好,没跟它处好关系,那么它不听你的,你要拉一个东西是拉不起来的。
父亲与女儿,有各自的分工:经验丰富的父亲负责包括揉泥、拉坯、修坯、上釉、正烧等工序在内的全流程工艺,而从小喜欢画画的女儿负责青瓷的绘刻。“转换赛道”的要求,任玙欣一时间无所适从。
手艺人 任玙欣:
最开始是在刻一些小件,笔法比较简单,后来我第一次刻一个大件,就是在一个荷叶瓶上面,大概这么大,然后上面要刻一条龙。
刚开始接触青瓷雕刻时,任玙欣主攻阴刻。阴刻着重线条刻画,可控性相对较强。但是这条荷叶瓶上的龙却需要阳刻:将图案之外的部分剔除,使图案凸显于瓷面。从阴刻到阳刻,就像让一幅平面的画立起来。面对父亲突然提出的“转换赛道”的要求,任玙欣一时间无所适从。
手艺人 任玙欣:
其实那个泥坯是挺脆的,然后很容易刻坏,我就得非常慢非常仔细地去刻画它。当时因为心情也比较浮躁嘛,然后静不下心,就越刻越急、越刻越急,我那个时候真的是要掉眼泪了,我说爸爸我太想回家了,我真的不想再刻了。后来其实我大概刻完了之后,我爸爸跟我说,那剩下的一些细节我来帮助你,然后其实那条龙,算是我们两个人一起完成的。
这件和父亲共同完成的作品,任玙欣珍藏至今。它不仅提醒着自己的不足,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
绍兴市越窑青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 任和成:
其实功夫是要靠苦练出来的,你看像现在的龙鳞,这个刀法,你排列得非常有序,又很有力度,而且有那个叠压的效果,这个也叠压得很好。而且最关键的是龙的眼睛。描龙点睛,其他地方哪怕刻得不好,龙的眼睛是很关键的,眼神、眼珠,突出它这个东西一看就活了。
做好一门手艺是这样的,你要耐得住寂寞、熬得住孤独,在孤独中慢慢慢慢成长起来,慢慢你就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所以说手艺人手艺人,就是要把心守住。
把时间倒拨二十多年,那时,任和成还是一名电信公司的外线员,外出工作时,经常会在电杆底下的地层里面看到青瓷碎片,自此以后,他就对越窑青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4年,任和成辞职开了家古董店,这让他有了更多机会接触越窑青瓷。从2011年开始,任和成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越窑青瓷的研究和制作上。从门外汉到非遗传承人,任和成坦言:“做陶瓷就像练武功,拳头都是偷来的。”跟各种各样的师傅学,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工艺技术。2020年他实现技术上的突破,研发出秘色瓷的烧制工艺,但他并没有直接将这项工艺投入生产。
女:今天要开窑了,我之前制作的作品今天要烧出来了,不知道它会不会给我一些小惊喜。
父:开到你的荷花了。这个就是达到真正古代的秘色瓷的烧制工艺。什么是秘色瓷,一个是有秘密的配方,还有一个是在密闭的空间里面烧成的一种瓷器,叫秘色瓷。
女:它这个胎体不一样,它釉水颜色会不一样,这个就黄一点。
父:里面的色,其实最好印证这个问题,你看里面的色跟外面的色,都不一样的。
女:对,这个色就很浊,这个色就炉火纯青,所以就很透。
父:对对,清清透透的。秘色瓷的话,不是所有的瓷器都叫秘色瓷,它对工艺其实是有要求的,它又是工艺的神秘,又是釉料配方的神秘,所以说称之为秘色瓷。
绍兴市越窑青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 任和成:
其实我现在做的是一代工艺,那么接下来玙欣做的是二代工艺。我是这样想的,我做的东西都是以素面单色釉为主,但是到了玙欣这一代的话,比如说,她可以融入经典的这种雕刻工艺。我不能把所有的饭都吃完,我吃的是我的饭,接下来比如说我把顶尖的工艺留给她,希望她能走得更高、走得更远。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从零到一,任和成走了不少弯路,其中的甘苦,冷暖自知。他希望倾其所有为女儿保驾护航,于是便带着女儿了解绍兴的历史文化,指点女儿将宋画的雅致融入越窑绘刻工艺……但毕竟一个70后,一个00后,时间一长难免有矛盾。
手艺人 任玙欣:他的思想和审美停留在比较传统的层面,但是我觉得现在年轻人的思维其实是很活跃的,他们也会有一些很新奇的想法,他们可能更多地被一些新奇的东西所吸引。所以我觉得从它的造型,还有它上面的一些图案、装饰技法上面,还是需要更多结合现代审美,来进行一些创新。像这种小女生,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小女生,我们就可以把它做成青瓷的滴釉首饰、珠串,项链之类的。像现在还可以做那种小手办,把青瓷的元素融合进去。然后设计新的IP、设计新的造型,做成那种小盲盒的形式,我觉得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可以接受或喜欢。
父女看着女儿的作品在聊天。
父:(这个作品)心里没有邪念的。
女:可是我刻的时候我也没有邪念。
两人一起笑了起来。
父:这个地方就是技术,比如说这件东西比这件东西要早两年,功底肯定是有了提升。但这种东西啊,有这种东西的味道。
父亲说的味道,有点抽象,但也让人想起最初的美好: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对手艺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畅想。这种味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笨拙与可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惊鸿一瞥,是不忘初心、方能始终的自我鞭挞。
绍兴市越窑青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 任和成:
其实古代的时候,整条若耶溪的水就是从这里下来的,这座桥就叫望仙桥。所以说绍兴还是一个风水宝地,几千年的文化它是没有断层的,你去翻阅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历史文化的遗物在这里的。
每一件青瓷都是活着的历史,它承载着匠人的汗水与梦想,也见证着文明的传承与重生。当古老的窑火再次照亮若耶溪畔,那一抹生生不息的翠色仿佛在告诉我们:是一代又一代的人,让古老的技艺在历史长河中继续闪烁着光芒,这是我们对文明许下的最好的诺言。
作者: 编辑:王春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