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千年越扇”或能成为“国风”担当

2025-04-21 15:06

来源:

柯桥区齐贤街道兴浦村有着1000多年的制扇历史。晚报报道,老家在该村的70后金卫国,于2013年成立了自己的扇子工厂“越艺坊扇业”,经过十几年的创业,曾经的小作坊拓展为年销售额超1500万元的规模化企业,而兴浦扇也随着他的商业脚步走向世界。

古越自古擅制扇。据记载,民国初期齐贤兴浦村家家户户会糊扇面,老老少少会削扇骨。而知名度颇高的“王星记扇厂”,则早在清光绪元年(1875)就成立于柯桥城区,经多次迁址后,定址于今天的柯桥古镇区域。早年间,这些扇子曾远渡重洋,出口至日本、东南亚、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声名远播。只是随着扇子实用功能的弱化、兴浦村和柯桥古镇区域的拆迁、传统工匠的流失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天的扇业,已不复往昔的辉煌。

某种程度上而言,千年越扇,也是绍兴的历史经典产业之一。在我市全面复兴历史经典产业的大背景下,如何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实践,让其恢复元气,甚至重现昔日荣光,值得引起重视。事实证明,“越艺坊扇业”通过对其制作流程进行优化完善、文创属性进行深度挖掘,包括建立起快捷的新兴电商销售渠道、实行个性化定制等,都保证了扇业在海内外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也足以给千古越扇迈向复兴以极大信心。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诗词中,扇子可以让儒将的英武之气跃然纸上;舞台上,一柄折扇轻摇,文人的倜傥风流便随之扑面而来。如果说其诞生之初所承载的纳凉功能已基本丧失,那么其深沉的文化内涵,则一直是可以深度开掘的富矿。尤其是在“国风”劲吹、“国潮”汹涌的当下,如何让自带才子佳人气息、文人雅士风采的越扇与广大年轻人建立情感链接,向他们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以至成为像汉服、簪花一样的必备装备,还是有不少工作可做。比如,适应年轻人的审美需求,给扇子匹配相应的时尚元素,让其兼具传统与时代之美;有意识地在仓桥直街等传统街区、兰亭书法节等重要场合、题扇桥等重要节点展示扇子的传统工艺、讲述其承载的经典历史传说等。假以时日,或许千年越扇也能就此“出圈”,甚至成为流量担当。

此外,扇业的复兴,也有利于我市相关产业的迭代升级、相关区域的协同发展。比如,从海外市场的深层需求来看,国外客户在扇子的面料上,更青睐创新材质与视觉表现力的结合。事实上,这也为我市纺织面料不断创新、紧跟海外市场步伐提供了思路。再比如,尽管我市坐拥优质竹材资源,却因缺乏配套加工体系,扇业企业不得不舍近求远从外地采购竹制扇骨的半成品。在推进扇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努力在本地建成扇子产业集聚区,形成更完整的产业体系,也要借势让山区的山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让山区群众“靠山吃山”,为他们打开实现共同富裕的又一片天空。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陆海峰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