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制作活动在越城区图书馆幼儿借阅室开展,绍兴市戏曲脸谱非遗文化传承人黄校邦为18名小朋友带来了一堂《一张脸谱一出戏 传统文化展魅力》的非遗脸谱制作课。
课堂上,黄校邦先为小朋友们生动讲述了戏曲脸谱的起源与发展历史,还和小朋友们进行了热情互动。之后,小朋友们拿起已经绘制好基础纹样的脸谱,在黄校邦的悉心指导下,认真仔细地为脸谱涂上颜色。课后,大家纷纷戴起自己制作的脸谱,与黄校邦老师一起合影留念。
戏曲脸谱,是中国一项传统艺术,它以夸张的色彩与图案,勾勒出人物的灵魂,将角色的性格与命运展现在方寸之间。它不仅是舞台上的装饰,更是民族精神的生动表达,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黄校邦告诉记者,绍兴戏剧脸谱工艺是自明、清以来在绍兴地区广为流传的多种戏剧形式中的传统民间艺术,具有越俗民风的质朴,浓郁的地方人文色彩。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形、神、意三方面,线条明快,色彩鲜艳丰富,具有相对独立的装饰性和审美性,是越文化的瑰宝。
黄校邦今年65岁,学习脸谱制作已经15年,主要绘制京剧、秦腔、绍剧等戏剧脸谱。他告诉记者,如今的绍兴,从事脸谱制作的手工艺人已寥寥无几,而他能够坚持下来,全凭对这一技艺的浓厚兴趣。20世纪80年代末,黄校邦来到浙江绍剧团从事舞台布景工作,看到演员们在自己脸上画的脸谱,便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从此踏上了脸谱制作的探索之路。如今,他已是一位“脸谱达人”,浙东运河博物馆中,就展出有他的作品。
据黄校邦介绍,脸谱制作时分为塑胎、上白、绘画三个主要步骤。首先,得寻找成色质地较好的胶泥,然后过淋浸泡,再反复揉摔,把醒好的泥用模具刻坯,用手将其塑成脸谱头部的形状。坯子晾干后再进行塑边、抛光、上白(画一层白色的底色),然后再在坯子上彩绘。现在,黄校邦不仅在胶泥上绘制脸谱,还会在扇面、龟甲等材料上进行创新绘画。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