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鸣”课程紧紧围绕白鹿这一核心意象,精心设置“文学之鹿”“生态之鹿”“创践之鹿”“艺术之鹿”四大单元,衍生出12个跨学科主题,实现语文、科学、劳动、信息技术、美术等多学科的无缝对接与深度融合。
“所有课程内容,都与孩子们日常接触的‘呦呦’息息相关。”杨金枝介绍,课程以学生的日常观察与互动为根基,巧妙地将教学从教室延伸至整个校园空间。学校将其系统地嵌入四至六年级学段教学体系,同时借助自主报名的社团课,以及寒暑假实践作业,进一步拓展课程主题。从黑麦草种植、生态记录、鹿文化主题写作,到文创设计与义卖,形式丰富多样的延伸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创造力。
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反过来又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五年级学生杜奕可设计的“鹿园LOGO”,成功脱颖而出,成为课程标识。“我就想着画一个能让人一眼就联想到‘呦呦’的图案,没想到真被选用了!”杜奕可难掩兴奋,自己的作品能融入学校课程,让她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鹿园门口那栩栩如生、用树枝拼搭而成的“白鹿摆件”,同样源自孩子们劳动课上的创意灵感。“那天我们琢磨着,能不能用身边材料制作纪念品,后来灵机一动,用树枝拼出一只鹿,没想到效果还挺逼真!”一位同学笑着回忆。
如今,以“呦呦”为原型的绘本、诗集、钥匙扣等周边产品纷纷亮相,不少孩子还积极参与义卖活动。“这些都是我们亲手画的,看到它们变成实实在在的商品,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四年级学生傅歆玥兴奋地说,“我妈妈还买了我画的冰箱贴,一回家就贴在冰箱上了!”(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张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