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初垂,绍兴市柯桥区齐贤街道阳嘉龙社区的驻村指导员胡平芳叩开了龙泽苑小区居民老孙家的大门。一杯清茶,几把竹椅,原本看似难以调和的信访诉求,在氤氲茶香中渐渐软化。“危桥封闭四年,大家绕行要多走二里地。现在小区早已交房居住,这桥什么时候才能通?”见到驻村指导员,老孙急切地道出诉求。
原来,龙泽苑小区的西面有一座廻龙桥,该桥原本用于行人、电瓶车通行,但在小区建造时发生沉降,桥体受到不小影响,出于安全考虑,建造业主对廻龙桥进行了全封闭,至今已有4年之久。这场始于夜访的对话,最终促成了经开区建设处、桥梁专家等多方于今年3月展开联合踏勘。如今,沉睡四年的危桥改造方案即将落地。
年初以来,齐贤街道大力开展“听民情、办实事”常态化民情大走访和民情夜访活动,通过“听、问、记、诺、答”的五步工作法,精准掌握走访对象家庭基本信息、生产生活状况、反映诉求事项,建立民情数据,并及时答复处置、跟踪回访,确保问题真正闭环。截至目前,累计走访群众7571户,走访率41%,问题处置率96.1%。
街道党工委创新推出的“4110”工作制,让民情收集有了“计时器”:每周四雷打不动下村走访,周一对上周走访情况进行汇总通报,每月10日左右街道召开民情分析会。会上,各村社的好经验好做法被总结提炼,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规范:阳嘉龙社区明确问题“24小时闭环制度”,对群众提出的电梯维修、卫生保洁等普遍问题的处置必须不过夜;羊山居对分散居住的拆迁户采取“线上线下交替走访制”;曙光居坚持“脚沾泥土、心怀真情”,将走访搬到“田间地头”、人员集中的文化活动场所;梅林居推出“重点走访对象回访机制”,对部分较为激进的信访老户加密走访沟通、情绪疏导频次……各创新举措让民情收集与处理更加高效精准,切实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为了确保走访实效,齐贤街道还为年轻干部量身定制了“民情走访学习礼包”,从退职领导、农村经验丰富的中层干部中精心挑选民情走访“导师”,传授群众工作经验。针对外地年轻干部听不懂绍兴方言的问题,街道还专门聘请了方言老师为他们授课,促使他们更快适应、更好融入。
“民情夜访就像一座桥梁,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让我们能更直接地听到群众的心声,更精准地解决群众的难题。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民情夜访’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为群众办更多实事、好事,让齐贤街道的发展更有温度,让群众的生活更加幸福。”齐贤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周可阳 编辑:丁浩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