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这个口袋公园五一前就能完工了!到时候,咱们又多了一处能悠闲放松的绝佳场地,散散步、唠唠嗑,别提多惬意。而且,这公园很有文化味,保准能成为游客们追捧的网红打卡地,咱这儿的人气肯定更旺!”最近,家住绍兴仓桥直街的张云仙发现酒务桥边马上要新增一个口袋公园,她别提有多开心。这几年,随着古城保护更新工作的推进,通过修旧如旧的建筑活化、业态升级的精准植入、文化基因的创新表达,徐渭故里及其周边在保护利用中焕发生机,实现了“老底子”与“新潮流”的共生共荣,给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消失的飞线
10日上午,记者漫步来到徐渭故里,平整的石板路蜿蜒向前,街边绿植随风轻摇,与老房屋檐相得益彰。古朴老台门重展风华,墙体粉刷一新,连曾经恼人的管线都变得规规矩矩。游客们手持相机,有的穿着汉服、有的身着旗袍,或在老台门前驻足拍照,或三五成群漫步闲聊。
2020年初,总投资约8.7亿元的古城保护更新文旅工程正式启动。其中,青藤书屋周边综合保护项目备受瞩目。一时间,徐渭故里及周边的建设热火朝天。独具艺术感的徐渭艺术馆迅速建成,绍兴师爷馆也顺利完工,承载着悠久历史文化。青藤广场更是热闹非凡,成为市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不仅如此,前后观巷历史街区的老旧民居也旧貌换新颜,全方位升级。随着周边环境焕然一新,居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记者看到,这里各家台门住户的屋檐青砖砌边整齐划一。墙上的空调外机统一装入古铜色铁箱,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以前一直很乱,电线像蜘蛛网一样。现在屋面抬高,亮堂又防水,生活舒心多了!”居民祝文娟说。
不少居民也有同感,曾经困扰大家的“一看电线就头疼,一要如厕就犯愁”已成为历史。在政府统筹实施飞线入地、排污纳管、无厕化改造等多项民生工程后,基础设施短板一项项都被补齐了。此外,公共空间的打造也为居民生活增添了诸多乐趣,像作揖坊24号的口袋健身公园就深受周边居民欢迎,14台健身器械前总是围满了人,一到下午老人们都喜欢到这里活动筋骨。
如今,小弄堂、大乘弄、开元弄、前观巷和后观巷,都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打卡点,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览,徐渭故里也成为市民日常漫步的热门选择,尽显古城独特魅力。
热闹的台门
从仓桥直街的青石板路走到前观巷口,不过两三百米的距离,记者竟像穿越了一个时光与业态交织的万花筒。这里30多家店铺如珍珠般串联,抬头看到一家民宿门口挂着靛蓝灯笼,木门上的铜制门环还带着体温,推开便是飘着艾草香的庭院;隔壁土菜馆的酒旗在风里晃荡,后厨传来铁锅爆炒的“滋啦”声,食客们围坐在八仙桌前,举着黄酒杯与窗外的流水合影;再往前走的咖啡馆既文艺又古朴,落地玻璃映着拿铁拉花与飞檐斗拱的倒影,穿堂风里飘着咖啡豆与檀木熏香的奇妙混合……
曾几何时,仓桥直街因地面状况不佳,行人走在上面体验感差,导致沿街店铺生意也跟着受影响。2022年,仓桥直街开展沿街改造工程,铺设石板、规整台阶。在仓桥直街上开了三年文创店的店主感慨道:“自从店面门口变得整齐平坦后,客人行走感觉好多了,生意都跟着好了起来。”
“这里闹中取静,青石板路加白墙黛瓦,台门也干干净净,小小的店铺让人就想慢慢地逛过去。”杭州游客吴晓特别喜欢徐渭故里一带,每次来绍兴古城,她总会来这里走上一圈,她最喜欢开在台门里的店,说别有一番风味。
记者了解到,这里不少台门自从古城保护更新后,慢慢成为了热门咖啡馆。像大乘弄12号老台门,推门而入,木质桌椅散发着温润光泽,与老台门的古朴架构相互映衬,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斑驳光影。不少游客慕名而来,点上一杯香醇咖啡,静静享受这份古老与现代交织的独特氛围。
“老台门里咖啡香不少,每到节假日还要排队呢!”在青藤广场边,青藤社区党委书记王雅平难掩喜色,“你看这仓桥直街到前后观巷,现在哪家铺子不是亮堂热闹的?如今整条街区鳞次栉比开着80多家商铺,其中近50家都是刚冒出来的‘新鲜血液’,有的是装修升级的老店新开,还有慕名扎根的新业态,尤其是文创客的身影越来越多。”她掰着手指细数变化。
为了让文创客“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塔山街道积极挖掘闲置空间,定期举办文创产业交流活动,搭建起文创客与市场对接的桥梁。比如,与徐渭故里相距不远的风越里就是这样成为了古城内最著名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区之一。
老街变身文旅热点,如磁石般吸引着八方客流,旺盛的人气不仅让商铺租金节节攀升,也让不少原住民实实在在尝到了发展的甜头。
居民王小青曾在仓桥直街和后观巷口经营一家小卖部,2023年的国庆长假令她印象深刻。“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游客,老街上人挤人。”眼见游客蜂拥而至,奔向徐渭艺术馆等地,王小青赶忙在巷口支上小摊,卖起木莲豆腐、酒酿圆子等传统美食,从早到晚忙得手抽筋。“大树底下好乘凉,我也吃上了旅游红利。”她说,随着徐渭故里的不断出圈,沿街店铺的房租也水涨船高,王小青索性将房子租给了别人,自己提前过起了退休生活。
文化的滋养
上个月,每逢五六日,徐渭艺术馆内都会上演室内音乐会,来自绍兴市演艺集团歌舞剧院的表演者们拉响乐器,为游客带来艺术盛宴。艺术馆高挑的房梁设计给提琴演奏创造了自然的混响效果,当莫扎特、勃拉姆斯的经典作品响起,悠扬的旋律与馆内的艺术画作形成了奇妙的呼应。
在纵横交错的前后观巷历史街区中央,徐渭故里像一件珍宝,璀璨夺目。自从2021年5月19日建成开放,徐渭艺术馆、绍兴师爷馆、青藤广场、青藤书屋等景点,就成了香饽饽。“徐渭艺术馆建筑设计很有特色,各类展览让人目不暇接,我们也享受一把高品质的文化生活。”家住前观巷的周敏儿说。
在不远处的青藤书屋,这处徐渭曾经生活的地方,也在有机更新中重焕光彩。古旧的建筑得到修缮,周边环境焕然一新,游客拜访量的增长与徐渭故里开发前相比令人震惊。有时候,这里还会传出诗歌朗诵的声音,一些游客站在青藤书屋,读着徐渭的诗词,拉近了和大家的距离。绍兴师爷馆同样人气高涨,尤其是节假日,大人带着孩子满怀期待地步入馆内,寒暑假的研学游更是供不应求。
实打实的数据,更加证明了人气的旺盛。据了解,2023年起徐渭故里青藤书屋、徐渭艺术馆和绍兴师爷馆全年接待人数大幅增长,当年国庆期间更是每天接待游客近万人次。而2025年春节假期,青藤书屋、徐渭艺术馆和绍兴师爷馆接待人数又比2023年同期增长了一倍多。
古城的有机更新,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大门。塔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助徐渭艺术馆、青藤书屋、绍兴师爷馆的文化活动东风,青藤社区居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徐渭艺术馆等文化场所以艺术展览、非遗体验满足全龄需求,社区借助这些文化场所开放式的公共空间,以书画惠民项目、市集、读书会激活邻里互动,营造温暖社区氛围,促进不同群体共享文化资源。”
市民们可以进徐渭艺术馆常态化体验文艺活动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李颖 章斌 编辑:丁浩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