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父亲的烟

2025-04-13 22:05

来源:

我的父亲肯定不是名人,他要知道我写这题目,大概会说调子有点高了。那是,我其实已做了一个假设,父亲是我心中的名人。我想,就用这个题目吧。烟绕着你转,你喜欢。

烟卷在父亲嘴边,似乎从未熄灭过。嘴里衔着香烟,手上干着活,是我幼时看见的父亲。嘴里的事,手上的活,似乎是父亲与它们说好了的,谁也不耽误谁。有叔叔走过来,他们在音量极为张扬的机器边说话,相互递一根烟。之后,这位胡子很黑的叔叔嘴里咬着白色的香烟,靠近我,叫一声“小鬼”,摸我一把头皮,往别处去了。叔叔穿的衣服很厚,父亲的也很厚,他们胸前口袋上方有几个字,后来知道写的是“安全第一”。父亲和叔叔们要抽的烟,就插在“安全第一”下方的口袋里。

后来的后来,我也抽烟了。父亲会给我递烟,那多是休息日回家,他看我努力地帮助父母干点什么,或者带活回去、拿出纸笔在餐桌前坐定的时候……他的意思是让我歇会儿。他总是很含蓄。“来一颗烟”,这是父亲给我递烟的画外音。他说的是“颗”,我慢慢理解了,从陶堰乡村走出去的父亲,与南来北往的叔叔们共事久了,说话就有了丰富的味道。父亲与我相互递烟的那些年,也是我吸烟最无顾忌的日子。

这时候,父亲已从地质单位退休,而单位叔叔们给的味道,他带回了家。后来想,这一“颗”好啊,想想都有模有样,与他身边的山风、机器声多么地般配。难以忘怀,有一段时光,我也进了父亲工作过的地方干活,我与这一“颗”一下子很近、很近……

父亲抽烟,抽的不只是烟。生活的起起落落,在父亲吐出的烟圈里沉沉浮浮。从土烟、凭票卷烟,再抽上“过滤嘴”,很多年的野外作业,一定让他在点燃一根烟的火光里,触摸日子暖色,接续岁月念想。日复一日,不爱这一“颗”,还能爱上什么?现在,每当我读到有人回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地质生活的那些文字,我总会想起我的父亲。我会认真地读,读着读着,就读出父亲生活年代的烟味来了。

往事如烟,以及往事并不如烟,于父亲与我的生活里,是可以并存的两个侧面。有一些年,我守着深夜灯光看报纸送印前一版又一版大样,眼里密密麻麻,落于裤腿的烟灰已是吹不走的一个又一个标点。回家见父亲咳几声,我会想当然地提醒他“少抽”,自个却再咳亦把“标点”当理由。他终于开口说:“你也少抽点。”与烟的关系,父亲其实处理得相当不错。比如上城里哪家作客,他不会主动掏烟抽。父亲和母亲来我家住几天,他口袋里装着烟,却不抽烟。这样的日子他可以一直坚持,直到回家。他可能觉得在城市的房子里抽烟,没有在野外、乡下来得舒畅,或者怕别人讨厌,还是不抽好。但他没说。父亲的含蓄保持得很长久。我偶尔把父亲拉进书房,关起门,说一起抽一颗,他就来一颗,但又早早灭了烟头。

现在我也很少抽烟了。烟已做得越来越体贴,允许抽烟的地方也有更多的讲究,年轻人可以爱的事物很多、烟已不是唯一,烟与健康之关系让人有了比较普遍的觉醒……这是烟与人的共同进步,归根结底是人的进步!父亲嘴里的这一“颗”,放于今天,其意其味大不同。但只要想起这一“颗”,我就会记起父亲,记得父辈他们。他们在浓重的烟雾里一起走,并没有迷失前路。

父亲是我心中的名人,因为他是我的父亲。

日子来去。我今天或许能够更懂父亲和父辈,教育自己,一样努力地做父亲、做个人……(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张衎男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