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16.3米长、820字书法长卷描绘运河古今宏伟景象 《浙东运河赋》入藏浙东运河博物馆

2025-04-11 12:10

来源:

本报讯 近日,长16.3米的书法长卷《浙东运河赋》由浙江省辞赋学会副会长、越城区诗词楹联学会执行会长陈大平捐赠给浙东运河博物馆永久收藏,为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再添精彩一笔。

据了解,《浙东运河赋》书法长卷由陈大平历时数月创作完成,作品以隶书为体,长16.3米、高0.7米,以820字篇幅追溯浙东运河千年历史,赞颂其“通江达海,运济天下”的文化与社会价值,并以名人论述和历史典故丰富内容,全文笔墨酣畅淋漓,既融古法之韵,又展时代之风。

“夫嗟叹古运兮,鉴宏而当今。”陈大平在点出《浙东运河赋》的主旨后,又讲述了运河源远流长的历史,他赞叹道:“嗟!运河哉,烝烝而顺治,落落而不绝。生碧草之油油,怀广袤之烈烈。山泽辟兮,百流时茂;人致功兮,千里媾接矣。”

“创作《浙东运河赋》有两个原因。首先是有意义,还有是我对运河有感情。”捐赠仪式上,陈大平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浙东运河赋》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他说:“一部运河史凝结了半部绍兴发展史,浙东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承载着江南水乡的智慧与精神。创作此赋,既是对历史的回望,亦是对未来的期许。”

记者了解到,陈大平自小学习书法,热爱传统文化,工作生涯与运河紧密相关。10多年前,他担任绍兴古运河越城段首任河长,每天下午到一线巡查运河。针对当时水质较差、污染转移等状况,他和工作组成员一起通过针对性举措进行了水环境保护。2015年退休后,陈大平致力于书法和辞赋创作,先后创作《越城赋》《云松赋》《山居筠溪赋》《黄酒赋》,推介传统文化,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浙东运河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收藏好、展示好、利用好陈大平捐赠的《浙东运河赋》,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和育人价值,把运河文化传承好、发扬好,为推动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