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人形机器人“入职” 汽车生产线能否成新风口?

2025-04-11 08:16

来源:

人形机器人“入职” 汽车生产线能否成新风口?

分拣物料、搬运料箱、精密装配……近日,记者走进吉利汽车位于浙江宁波的极氪5G智慧工厂,只见数十台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分布于总装车间、仪表区、质检区及车门装配区等多个复杂场景,成功实现分拣、搬运和精密装配等多任务协同作业。

记者从研发制造Walker S1的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优必选”)公司获悉,这是其开展的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希望借此探索建立面向多任务工业场景的通用人形机器人群体作业解决方案,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单机自主向群体智能进化。

近几年,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外多家科技公司纷纷将人形机器人引入汽车生产领域。比如,美国的Apptronik公司生产的Apollo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入了梅赛德斯-奔驰的生产线,而Figure01人形机器人则进入了宝马在美国斯帕坦堡的工厂……

波士顿动力公司的创始人雷伯特就明确表示,他并不看好这种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中的前景。他认为,汽车制造是传统机器人公司的优势领域,焊接、装配、喷涂和搬运等机器人已经在产线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相比之下,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的作用有限,只能算是“吉祥物”;法国国家技术学院院士、蒙彼利埃大学教授Abderrahmane Kheddar认为,尽管机器人在制造业中能够提升效率和生产质量,但人形机器人的优势尚未完全展现出来。

尽管国际知名投资机构高盛预测,2035年人形机器人全球市场规模将高达380亿美元,但目前人形机器人还无法真正像人类一样工作。未来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研究和探索。焦继超表示,在复杂场景下,群体智能通过分布式个体的动态交互与协同,涌现出超越单一能力的全局智慧,能够帮助人形机器人高效决策与自适应优化,突破跨场景跨任务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这一突破不仅为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参考范式,也将推进新型工业化从“半柔性制造”向“全柔性智造”范式跃迁。

(来源:北京时间转发经济参考报)


作者: 编辑:冯古川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