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意大利摩德纳大学语言和文化学院“兰亭书法学堂”,22岁的学生马蒂亚·塔马尼屏息悬腕,狼毫在宣纸上勾勒出“垂露”的弧度。“提按的节奏像歌剧咏叹调。”这位摩德纳大学的学生向绍兴老师张馨心分享感悟时,手中毛笔已连接起亚平宁半岛与会稽山水的文化共鸣。
近年来,绍兴文理学院以“兰亭书法学堂”为载体,在11个国家和地区开设教学点,让上万名海外学员通过笔墨认识中国,书写出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文化新篇。
在瑞士日内瓦大学,汉学系主任尼古拉·祖费雷教授的书法选修课引发“连锁反应”——学生们从临摹《兰亭集序》开始,逐渐组建“水墨社”,自发组织中国年画体验活动。这种“以艺促情”的效应,正是绍兴推动书法出海的初衷。作为“书圣故里”,绍兴将王羲之兰亭雅集的千年风雅转化为可触达的文化纽带,通过系统化教材、数字化临摹平台等创新方式,让书法成为海外民众认知中国的“解码器”。
一支毛笔,几缕墨香,起承转合间跳动着千年的审美韵律。“每滴墨都在讲述中国故事。”来自瑞士的克里斯汀·许尔利曼苦练书法7年,今年兰亭书法节期间专程赴绍兴寻访兰亭遗迹。当她站在曲水流觞处挥毫时,真切感受到“永和九年”的文化脉动。这样的场景正在全球多地重现:意大利企业家通过书法课拓展对华贸易,法国中小学将书法纳入东方美学课程,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以笔墨活动凝聚乡情。
绍兴文理学院党委统战部执行部长朱爱武表示:“书法是统战工作的‘柔性密码’。”绍兴文理学院不仅出版《兰亭书法学堂在欧洲》作品集,更培育出一批“洋教员”——结业学员回国后主动开设社区书法班,形成文化传播的“蒲公英效应”。今年4月绍兴文理学院启动实施与马来西亚兴华中学、泰国华侨崇圣大学、法国三语语言学校新一轮合作共建海外项目,通过线上线下书法师资培训计划,进一步扩大这支“文化使者”队伍,让书法艺术传承跨越更多地理界限。
“书法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能够跨越山海、连接心灵。”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孙仕龙介绍,书法课成为跨文化友谊的孵化器,架起从笔墨情缘到心灵相通的座座虹桥,4月下旬,瑞士书法研学团也将来绍兴研学书法。
笔墨无声,人心有契。今年举行的第四十一届兰亭书法节上,五洲书法爱好者共写“天地同永和”,千年书法正以最中国的表达方式,在全球绘就最大的文化“同心圆”。据透露,绍兴正在筹建国际书法联盟,未来将通过“云课堂”让更多海外民众领略“翰墨天下”的新境界。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