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正在收集废品。
记者 胡安娜 文/摄
本报讯 昨天中午12点30分,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东山书院热闹非凡,学生们抱着一摞摞旧书、纸板和整箱的塑料瓶前来登记捐献,工作人员仔细称重、分类,为每位参与者兑换相应的志愿时长或文创礼品。这场已持续3年的公益行动,正将校园废品转化为雪域高原上的温暖期盼——为西藏那曲市比如县第三幼儿园的孩子们实现“微心愿”。
“这些攒了数月的旧物,既是校园环保的实践,更是跨越4000公里的爱心桥梁。”该学院学生科科长罗银倩介绍,自2022年起,师生以“绿色校园,我们共建”为主题,常态化回收塑料瓶、纸箱、旧书、衣物等,将变卖所得资金用于购置爱心物资。截至2024年7月,累计回收废纸及旧书1401.7公斤、塑料瓶44.85公斤、旧衣物28.15公斤,先后向比如县第三幼儿园送去30套儿童服装,包括武术运动服、衬衫、裙子等,助力当地幼儿教育。
“贵校捐赠的30套服装已全部投入使用,孩子们穿上新衣时的笑脸,是对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的最好回应……”回忆起2024年6月收到的这封感谢信,活动发起者、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继续教育科科长杨李慧仍难掩激动。她说,比如县第三幼儿园园长付雪梅曾在云端交流中动情地表示:“这些物资不仅是物质支持,更让孩子们感受到远方的温暖,成为他们成长中珍贵的精神礼物。”
登记册上,爱心数据持续更新:会计242班潘康祺捐出120个塑料瓶、31公斤纸板;酒店管理232班赵瑞雪送来200个塑料瓶、14.3公斤旧书及12公斤纸板;寝室阿姨、保洁阿姨们也加入爱心行列,捐出210公斤衣物……
多次捐赠废旧物品的大二学生王俊雅深有感触:“从前觉得公益很遥远,现在发现整理寝室的‘断舍离’也能变成爱心行动。看到西藏的孩子们穿上我们筹集的衣服,才真正明白环保与善意可以如此贴近。”如今,她和室友养成了分类收集旧物的习惯,期待每学期的“爱心之约”。
记者了解到,比如县第三幼儿园现有240余名幼儿,其中有16名困难儿童,目前幼儿园急需音响设备、56个民族服装教具、多样化桌面玩具等。杨李慧告诉记者,3年来,师生的坚持已让爱心形成闭环——从校园旧物回收到物资精准对接,再到收到孩子们的反馈,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双向奔赴的温暖。“但我们的力量有限,期待更多社会力量加入,让这份跨越山川的爱继续传递。”杨李慧说。
作者: 编辑:胡鑫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