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刘金平 通讯员 阮文馨 邵诗怡 毛惠英
“医乃仁术,大医精诚。”在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漫漫征途中,总有一些人怀揣着对中医的热忱,深耕不辍,砥砺前行。
曹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任、中医师王达华便是其中之一。39岁,对于中医师来说,正是技艺纯熟、经验丰富的黄金年龄。十余年如一日,王达华用医术和仁心,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医的魅力与价值。
王达华出生于小越街道,小时候,因为没有医保,身边的家人、亲友都不太愿意去医院,怕花钱,总想着忍忍就过去了。那时的他,特别希望自己是位医生,可以为大家看病。也是从那时起,他的心中便萌生了学医的念头。
高考那年,他毅然报考了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期间,他刻苦学习西医,也认真拜读中医经典,钻研脉法、药方,还经常随名医实习,积累临床经验。他说:“学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只有多看、多学、多思考,才能真正掌握它的精髓。”
大学毕业后,王达华在衢州江山中医院做了一名骨科医生。“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将两者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坐诊期间,他不忘潜心研读中医典籍,积极参加各类中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并将中医灵活运用于骨科临床实践中。
2012年8月,出于对家乡的热爱,王达华回到上虞,坐诊原曹娥街道卫生院中医科。在这里,他跟随绍派伤寒传人陈东暘、俞水远两位老中医潜心学习。在这段宝贵的时光里,他深深领略到了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更坚定了他在中医领域深耕的决心。
绍派伤寒是绍兴地区中医对《伤寒论》的独特研究和应用,强调辨证施治,尤其擅长六经辨证,注重辨别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用药精炼,剂量适中,常用经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学术特点,对中医伤寒学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在两位先生的悉心指导下,他深入钻研中医经典,尤其擅长治疗头痛、发热、咳嗽等急性病症。而每一次的外派进修,又让他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医术更加精进。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中医常被视为“慢郎中”,只能用于慢性病的调理或养生保健。然而,王达华却说,“中医并非慢郎中,相反,它在治疗急性病症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新冠疫情期间,医疗资源捉襟见肘,有些患者排不上医院的号,有些吃了药也不见好。王医生结合自己的中医知识,根据患者症状,开出个性化的药方。一两天后患者不适症状逐渐减轻,恢复较快。从那之后,来找他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
一些孩子在户外玩耍后,因为出汗未及时散热或汗出吹风,导致晚上出现高热咳嗽状。大多数情况下,家长们会选择带孩子去儿科进行抗感染和退热治疗。但经过三五天的治疗后,虽发热症状消退,但孩子的精神状态却不如前,食欲不振,夜间出汗,咳嗽和咽痛频繁发作。于是,就有家长就找到他寻求良方。王医生仔细观察孩子的面色,为其开具柴胡石膏汤,配合半夏厚朴汤或小陷胸汤等方剂进行治疗,大多数孩子在服用中药三天后,咳嗽症状就得到缓解。
“吃完王医生配的药,感觉整个人舒服多了!”今年50岁的陈阿姨,因为更年期综合征,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和情绪状态。通过朋友介绍,陈阿姨找到了王医生,王医生诊断她为阳明血虚烦热,给她开了清热滋阴的药方。经过短短一周时间的治疗,陈阿姨的烦热症状逐渐平息,睡眠质量也有了改善。她十分感激地表示,王医生的药方不仅缓解了她的身体不适,更让她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快乐。
王医生表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调理更年期综合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年期是女性生理变化的一个重要阶段,中医通过调理阴阳平衡,滋阴清热,可以有效缓解更年期带来的各种不适。对于像陈阿姨这样的患者,中医可以提供一种温和而有效的调理方式,帮助她们平稳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凭借扎实的医术和丰富经验,王达华赢得了患者的信任。许多患者从外地慕名而来,点名要找他,还有很多治愈的患者给他送来锦旗,他总是谦虚地一笑而过,“中医药是一座宝库,我还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
本报讯 (通讯员 周远霞) 为切实提升城乡居民健康体检实效,推动体检结果转化为健康行动,近日,上浦镇卫生院组织家庭签约医生团队深入各行政村,开展“体检报告进村入户解读”专项服务。
这一举措旨在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为村民深入分析体检结果,督促体检指标异常的患者及时进行复诊,打通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李阿姨,您这项指标高出参考值十几倍,必须尽快到上级医院做更进一步检查……”上浦镇卫生院副主任医师陆丽英手持体检报告逐项耐心地讲解。在发现李阿姨异常指标后,陆医生第一时间联系了患者家属,详细说明病情。随后,迅速为李阿姨开通绿色转诊通道,借助HIS诊疗平台,将其直接转至医共体总院上虞区中医医院。不仅如此,陆医生还提前电话联系好上级医院的接诊医生,反复叮嘱就诊注意事项,确保李阿姨能够顺利就诊。
针对体检中发现的异常指标,医生们不仅明确告知患者疾病潜在的危害,还为每位患者开具个性化复查建议单,复查时间、复查项目及注意事项一目了然。为确保异常结果不遗漏,现场报告解读医生同步将需复查人员名单反馈至卫生院公卫科及医务科,由专人通过电话跟踪提醒。这种做法,真正实现了“体检—解读—干预”的闭环管理。
截至目前,上浦镇已完成8个村(社区)2792人的体检工作,为辖区2个行政村村民完成体检报告解读,指标明显异常患者已在医生指导下启动复查或转诊。通过“边检边管、即查即治”模式,提高群众对慢性病早期干预的认知度和依从性。
(内容来源:上虞日报)
作者: 编辑:王慧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