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拟命名名单》,嵊州市剡山小学名列其中。作为首批浙江省文明校园之一,嵊州市剡山小学对这一称号已期待许久。
多年来,剡山小学稳步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此次获评“全国文明校园”,进一步擦亮了学校“剡教育”金名片。
“剡文化”润心
剡山小学依山而建,背靠鹿胎山,侧立剡溪畔,是一座“阶梯式”的校园。今年初,学校巧用“拾级而上”的校园空间,做好墙文化,打造了“剡启”“剡赏”“剡耀”三大展示窗口。其中,“剡启”呈现学生新奇巧思之作,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剡赏”展示学生的书法绘画作品,培养学生艺术品格;“剡耀”作为荣誉墙,见证学生的拼搏与成功,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学校场地有限,我们因地制宜拓展和开发了学生的活动空间,以环境建设为载体,承载文明之魂。”剡山小学书记周幼红告诉记者。作为一所百年名校,该校精心规划出“剡山五景”,学生们可以在“剡史呈华”中了解校史文化,在“剡园聚贤”里品读先贤故事,在“剡巷书道”间尽享阅读乐趣,在“剡风幽篁”处提笔挥毫,在“剡雅棋韵”下信手落子……校园各个角落被巧妙利用起来,学生行走其间,处处有文化浸润。
此外,学校精心打造“六节四礼”,助推师生文明习惯养成。“六节”是指魅力阅读节、快乐数学节、应怀樵科技节、跃动体育节、多彩英语节和缤纷艺术节,“四礼”则是指开学礼、少先队入队仪式、十岁成长礼和毕业典礼。
“我们以‘剡文化’为核心,通过特色文化活动及其成果,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彰显学校独特魅力。”周幼红表示,学校始终根植核心文化,秉持“尚自然 展个性”的办学理念,培养“勤勇诚爱”的剡山学子。
“加速度”提质
打造“幸福教师,快乐学生,文明校园”的育人氛围,是剡山小学的目标。为此,学校成立了剡思(师)青年教师成长团队,以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个性鲜明的引领型教师群体,来带动年轻教师团队的成长,以一批爱岗敬业、沉心教学、热心教研的成长型教师群体,来陪伴年轻教师团队的成长,以“团队带团队”的培养策略,加快学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达到分享智慧、示范引领、共同进步、相辅相成的效果。
自2020年9月剡思(师)成长团队成立以来,青年教师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拔节生长,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涌现省级立项课题4项,市级立项课题10多项,其中获浙江省二等奖1项,绍兴市课题一等奖9项。学校语文教研组、科学教研组相继被评为“浙江省先进教研组”。
“从团队的迭代过程中,我们发现青年教师从原有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求索’,由原来的‘机械工作’变成了‘加速度’成长,每个人都定制了属于自己的目标,并不断为之努力。我们把这样的行动范式称为剡思(师)青年教师成长的‘自驾模式’。”周幼红说。正是在这种“自驾模式”之下,教师成长飞速,不仅积极开展主题教研、学科项目化研究等活动,将教研落到实处,还开设了“锋领剡育”大讲堂,逐步形成剡山特有的宣讲课程,进一步滋养校园文化。
“剡”行动育人
“太棒了,下个月我一定还要成为向‘剡’少年!”3月底学校举行的“潮玩日”结束后,三(6)班学生俞宣亦兴奋地说。
“潮玩日”是剡山小学创设的德育评价体系。为扎实推进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学校每月下旬组织各班评选10名向“剡”少年。获评学生可以在每月一次的“潮玩日”当天开启礼物兑换或者参加游园活动。
“这些年来,我们持续深耕德育,让学生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周幼红说,“剡”与“善”同音,希望剡山学子能成为至善尚善的新时代好少年。
与此同时,学校以“剡行”志愿服务为载体,构建“服务+”德育课程。“剡行”志愿服务是该校育人品牌。自2015年成立“剡行”志愿服务队以来,小志愿者们服务学校、温暖山区、感恩社会,得到全校师生、家长以及社会人士的一致好评。
如今,学生志愿者们在学校里充分发挥着自己的能量。班内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管理格局,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校内推出校园服务劳动岗,实行轮岗上任,如“剡管”志愿者管理体育活动器材、“剡理”志愿者整理阅读长廊书籍、”剡拾”志愿者收拾校园内捡到的衣服……
“自从试行了志愿者班级管理模式,我们发现每个孩子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而且很有责任感。”该校教师张惠提到一个细节:集体出操时,再也没有不关灯不关大屏幕的情况出现了。
“我们以‘剡行’志愿服务为平台,队员和家长共同奔赴多地,携手弘扬善行文化。”周幼红说。接下来,全体剡山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用心雕琢“剡教育”金名片,让“剡文化”之花盛开在剡溪之畔。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王芳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