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舞台剧《风帆望道》。(图片由海亮教育集团提供)
本报讯 “看了这部由同龄人表演的历史舞台剧《风帆望道》,我热血沸腾,深深地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诸暨海亮外国语学校5D班虞彬立同学说。近日,海亮教育集团师生以陈望道追求真理、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蓝本,用戏剧表演的形式真切再现了那段不平凡的历史,给同学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灵触动。
“要让思政课看得见、听得进、有意思。”围绕这个目标,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制定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等工作清单,开展“越思政金课”、课程思政案例、大思政育人品牌征集评选等活动。同时,深挖越地思政育人元素,结合新时代“枫桥经验”、新时代胆剑篇、大运河文化等思政资源,有机融入教育教学环节,不断开展“大思政课”教学创新实践,开拓思政教育多样态,形成了众多有辨识度的越地思政品牌或思政课。
3月20日,由市教育局主办,绍兴文理学院、海亮教育科技服务集团承办的“绍兴市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骨干教师研修班”现场教学活动在海亮教育园举行,现场展示了海亮教育的“大思政课程体系”。《风帆望道》就是海亮教育“大思政课程体系”下的特色品牌项目之一,从编剧、导演、表演到舞蹈编排、音乐制作,学生全过程参与,不仅进行了包含语文、美术、历史、政治和音乐在内的跨学科融合实践,还在将“大思政课”搬上舞台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了党的光辉历史、伟大成就和优良传统。同时,由学生创作和呈现的陈望道故事,也有了新时代青年的表达方式,从而让《风帆望道》更能走进同龄人的心里,让他们在“看得见”“听得进”中,将红色文化内化于心。
此外,海亮教育与湖南广电共创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星光思政课”,用“讲述+短片”的创新形式,带领学生在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中,得到情感的共鸣与价值的引领,从而将“家国情怀,奋进担当”的精神厚植于心。
近日,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公布了2025年浙江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4个重点培育项目,由新昌县文明办、县教体局实施的“思政五分钟”项目成功入选。该项目以“小载体创造大文明”为理念,新昌县各中小学每周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丰富多彩又短小精湛的活动形式,灵活多变的活动地点,让学生接受常态化、生活化的思政教育,使思政课真正“活”起来。
以新昌县实验中学为例,“思政五分钟”的具体内容有“国旗下的思政课·实中微课堂”,老师和学生人人都是“思政老师”;某学科课堂上围绕某个思政话题展开的师生讨论;在学校旁的南街城市书房开展红色阅读等。
只有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思政课才能成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人生金课”。清明节前夕,我市中小学校以“上春山,祭英烈”为主题举行了形式多样的“行走的思政课”,带领同学们在美妙春光中探寻关于思念的故事。3月27日,诸暨技师学院组织团员青年前往诸暨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精神”清明祭扫活动。在纪念馆中,同学们学习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感受今日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在烈士陵园内,同学们将鲜花摆放在烈士墓前,并庄重许下“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王丽红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