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他带出了六代龙狮表演队

2025-04-09 08:48

来源:

人物名片

何茂泰,出生于1949年12月,东浦人,父亲是绍剧男旦,爷爷曾以纸扎养家。从小受家庭熏陶,他亦致力于民间文艺传承。现为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绍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绍兴市非遗舞龙代表性传承人、非遗纸扎代表性传承人。

周四下午的东浦街道热诚小学,76岁的何茂泰老人走进学校,像往常一样开始教这里的孩子们学习舞龙、舞狮、锣鼓等传统民间技艺。而这样的社团课,从2010年到现在,已经持续了15年。

何茂泰居住在小桥流水的东浦街道上大路,与共和国同龄的他头发雪白,但面色红润,举手投足很有“练家子”的力量感。戴眼镜的眼神又透着儒雅。老人是扎纸和舞龙这两项市级非遗技艺的传承人,一方面扎根热诚小学,从娃娃开始培养学生们对传统非遗技艺的传承,一方面也广收学员,帮助有兴趣的人学习掌握这两门技艺。好钻研、会写作的他,现在还是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绍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被大家称为绍兴传统民间活动的“活字典”。

两项技艺伴终身

4月3日,记者走进热诚小学见证了这里的“舞龙舞狮”“劲锣劲鼓”社团活动课。76岁的林家根和何茂泰一起教舞龙,50多岁的周永强教锣鼓,何茂泰的女儿何赞芬教舞狮。

何茂泰向热诚小学学生传授传统舞龙技艺。

“舞一条龙需要10名队员互相配合才能舞得起来,现在热诚小学有两条龙,为了让传统舞龙技艺能够在这些学员中不断档地一直传承下去,我们开设了两个班,我负责教年纪比较小的学生,林家根带已经可以‘上阵’表演的高年级学生,把舞狮、锣鼓社团加起来,三个社团共有60多名学生。”何茂泰是这支教学队伍的主心骨,每个周四,大家都先到他家集合,交流好教学要点,再一起来到热诚小学授课。

舞龙是主体,但不能没有舞狮和锣鼓配合,虽然分开教学,但仍然是一个团队。上半段课是各教各的,到了下半段课,大家都会集中到学校广场上,实打实地进行舞龙、舞狮、锣鼓实操。

热诚小学杨锦美老师是舞龙社团负责人,负责配合何茂泰、林家根管理学生,多年看下来,她也爱上了这项非遗技艺。在她看来,这样生动的、需要团队合作的民间技艺,不仅对学生们的身体发育大有好处,还培养了他们不怕困难团结合作的精神。这些年,何茂泰团队在学校传承非遗舞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舞龙队伍,从热诚小学舞龙社团毕业的掌握了舞龙技艺的“小传承人”已有300多人。

“这些孩子很多就是身边街坊的子弟,他们练会了‘舞龙童子功’,在心里种下了传统乡愁,一生都不会忘记。”何茂泰说,常年教学,他自己也能保持年轻活力,希望自己掌握的两项非遗技艺永不失传。

何茂泰制作的酒具(酒榨)纸扎品模型。

一“舞”就是四十年

其实,何茂泰并不是从小就会舞龙。20世纪80年代,他在东浦公社文化站工作。1984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由他负责组建浦阳龙狮队。由于早在解放前,东浦就有民间自发组成的龙狮队,这次重组龙狮队,挑选出的30多名队员,都是东浦公社各个生产队体格最健壮、头脑最灵光的年轻人。当时,何茂泰还从浦阳请来了精通技艺的老师教授这批队员。

当时舞的龙比较长,需要16人配合。挑选出的30多人练下来,最后只留下了20多个队员。1992年文化站又组建了舞狮队。何茂泰和林家根都是最早的一批老队员,从那时起,两人孜孜不倦坚守舞龙技艺40年。

“当年,舞龙都是需要用竹条、清明纸来扎的,还需要一些花灯。”心灵手巧、勤奋好学的何茂泰不仅带出一支好队伍,而且他小时候跟爷爷学会了纸扎技艺。在他年幼的时候,爷爷的纸扎手艺可是养家“法宝”。那时,纸扎和舞龙是一脉传承的,舞龙先得扎龙。纸扎的核心,是用竹条扎出龙、狮、花灯的骨架,外面再糊上清明纸,或是缝上布料,那时的狮头、龙头都是纸扎技术。何茂泰因高超的纸扎手艺,常常被各个公社请去帮忙做纸扎舞龙、花灯造型。

当年东浦公社的这支龙狮队,龙、狮纸扎技艺高超,舞龙技艺又好,名气很大。

“现在的舞龙都有国家标准,直接在网上买成品,比纸扎的更漂亮、更好用。所以纸扎技术学得人少、用到的地方也少,热诚小学以前也开设过纸扎社团,但因为用到的地方太少,想学的学生越来越少,所以没能够像其他社团一样坚持下来。”何茂泰告诉记者,他觉得纸扎这项技艺不能失传,于是教给了女儿何赞芬,要求她时常练习。如果有其他年轻人或孩子对纸扎感兴趣,找他想学习,他都会耐心教授。当年让龙狮队在东浦“复活”的经历,让他觉得自己有责任,让舞龙和纸扎这两项技艺不被历史淹没。

“孵”出20支舞龙队

何茂泰的父亲何秋芳是著名绍剧男旦。家庭熏陶之下,让他乐于参与祭禹、本土春晚、闹元宵、黄酒节等活动中去。此外,他还抢救挖掘了失传60年的绍兴水上舞龙技艺。

“龙身共11节,要从第3节开始点水,后面的一节节龙身轻点水面直至龙尾,场面异常精彩,犹如一条水龙踏水而来。”何茂泰说,水上舞龙虽然精彩,但难度可想而知。舞龙的人站在漂浮不定的台面上,舞龙时身体要扭动,脚步也要适当移动,稍有不慎就会失去平衡,不但自己落水,还会拖累同伴一起落水,这样表演就失败了。为了练好这项技艺,何茂泰指导几位舞龙者每天从早上开始练习直至天黑,经过几个月的训练,2010年终于重现“水上舞龙”,将这项绝技传承了下来。

这些年来,何茂泰帮助绍兴多个街道、企业成立舞龙队伍,由他带出的舞龙队不下20支。不仅如此,他还想方设法走进学校,在学生中传承舞龙非遗技艺。如袍江中学把足球列入学校校本课程,何茂泰创造性地把踢足球的动作融入舞龙舞狮中,因此舞龙舞狮队伍形成了“蛟龙出水”“雾里吞珠”“五地穿宵”“游龙戏珠”等八套动作,不仅让学生学得有趣,舞动起来也更耐看且更有观赏性。

“我们东浦龙狮队,到现在已是第六代成员了!”何茂泰高兴地告诉记者,2023年下半年他们重新制作了两条龙,一条由男队员来舞,另一条则专门组建了女队员舞龙队,两队共24人。这支第六代东浦龙狮队还参加了2023年越城春晚表演。“传承的重要性,是要让传承人形成梯队,有老有小,也有青壮年。”何茂泰说,希望在大家努力下,让这两项非遗技艺一直能发光发热。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殷俊 文/摄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