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正确认识周三无作业的积极意义,把对小学生的学业减负落到实处
据媒体报道,越城区小学全面实施周三无作业日,消息传来忧喜参半。有人认为,学生读书哪有不做作业的?难道不做作业的这一天,就纯粹让孩子去玩?在他们看来,学生,学生,就是要读书做作业,不做作业还叫什么学生?
这种看法未必全是错的,学生做作业确实天经地义,自古皆然。然而,他们未必了解,一周留一天无作业日,这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发展个人爱好是非常有益的。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周三无作业的积极意义,把对小学生的学业减负落实到实处。不妨用一些事例来说明之。
爱迪生是众所周知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他一生发明了两千多项成果,拥有专利一千多项,电报机、电话机、白炽灯、有声电影等都是他发明的。但他不是一个书呆子,整天靠做作业来提升学习质量,而是一个十分爱玩、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他经常把家里的东西拆了玩,研究其中的奥秘,为此没有少挨大人骂,甚至棍棒相加。然而,就是在这种有益的玩乐中,他掌握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最终成了一位大发明家。
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锋小时候也喜欢在课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据报道,他儿时喜欢拆解各种玩具和电子设备,试图了解其内部结构,还会在家里捣腾各种破坏性实验,以搞清楚物件的来龙去脉。他非常热爱数学,读初中时就利用课后时间自学高等数学,当同学们还没有学完初等数学时,他已经把高等数学部分内容学了一遍。正是这种在兴趣指引下的学习,使他在人工智能的创造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
所以,我们不要质疑孩子课余时间的玩,殊不知有益的玩是对课堂学习的补充,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能够发现问题,如果由此激发出兴趣,那就善莫大焉。有责任感的教师或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继续去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时不妨助他们一臂之力,参与到他们的“玩”中,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享受乐趣。
最近,笔者有机会访问一些小学老师。在蕺山小学的美术教室,我看到了孩子们在美术老师指导下画的八字桥,不仅画桥的形象,还有构成桥的各类部件,包括榫头结构、石板、纹样装饰等。原来,他们的美术老师是一位绍兴桥文化的研究者,对石桥营造技艺下过功夫。她把自己对桥文化的感受传授给孩子们,让孩子们从小对家乡的桥产生兴趣,用画笔来展示桥的美姿,同时也了解古人是如何把桥造得美轮美奂。
画画与数学语文自然常识等文化知识课似乎没有关系,也不用考试,但是在画画中,孩子们兴趣盎然,把目光投向外界的事物,久而久之,潜移默化,美的种子就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扎下根子,渐渐地发芽抽叶,开花结果。这种美的感觉会陪伴他们一生,让他们受用无尽。
所以,不要把周三无作业看作负面清单,而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引导孩子们在玩的时候向好的方向迈步,让他们从小学习动脑动手,长大了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李敬佑 编辑:方嘉华